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讲稿)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目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和特殊紧迫性,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重点内容】1.讲清楚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2.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总体要求、工作主线、重点任务和重要保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3.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针对怎样铸牢,怎样才能铸得更牢这一重大实践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五方面重点任务,这实质上就是五条实践路径,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路线图。【教学难点】1.讲准确,既要准确把握党的民族政策大的精神和方向,又要准确把握重要概念、重要表述的具体细节2
上传时间:2025-04-02 页数:74
316人已阅读
(5星级)
国家安全教育专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总论第 2 页目录页Contents Page第一讲国家安全国之基石第二讲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谱写国家安全新篇章第 3 页过渡页第一讲国家安全国之基石第二讲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谱写国家安全新篇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推动改革发展 的每一步,离不开国家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 一步,也离不开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每一步,同样离不开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国之基石一、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第 4 页国家安全国之基石第 5 页(一)国家安全直接事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 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而领土是国家及其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坚 决维护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国家安全直接事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只有国家安 全得到保障,国家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他国陆续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在此之后,中华民族经过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才最终实现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上传时间:2024-11-16 页数:521
315人已阅读
(5星级)
313人已阅读
(5星级)
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有限群导引 英文版,Jea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_14390080.pdf
上传时间:2024-03-10 页数:194
313人已阅读
(5星级)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欺凌、四分五裂、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之苦。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紧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 奋斗,洗雪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摘自习近平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语1949—202475年来—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祝福祖国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民主之路越走越宽 三、文化发展更加繁荣 四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五 、美丽中国焕发新颜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5年来,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团结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 为安全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52年 1 67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986年 突破1万亿元2010年40.15万亿
上传时间:2024-11-16 页数:62
310人已阅读
(5星级)
309人已阅读
(5星级)
绿色之路迈上新程绿色中国成绩亮眼绿色转型意义重大绿色发展任重道远目 录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70秒看大美中国一 、绿色转型意义重大1.这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 2.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3.这是我国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4.这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5.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外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迫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 一 体新时代强国目标 总体布局基本方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 色 污染防治中国式现代化的
上传时间:2025-02-11 页数:67
308人已阅读
(5星级)
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04-微分几何:流形、曲线和曲面(法)贝尔热,戈斯丢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_12286232.pdf
上传时间:2024-03-10 页数:484
308人已阅读
(5星级)
302人已阅读
(5星级)
302人已阅读
(5星级)
1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授课题目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教学目的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思路;深刻理解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面临哪些新挑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思路(一条主线,六个必须坚持,四项重点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向。难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1教学方法1、教学活动的导入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引出问题;展示案例,引发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具体问题。2、理论讲授(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楚地认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3、学生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
上传时间:2024-11-21 页数:21
301人已阅读
(5星级)
9第一章完整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当代我国国家安全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完整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把握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创立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重点领域和基本特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第一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科学概括我国国家安全工作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国家安全与国家生存发展始终相伴相随,是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国家主体都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古语所说的安邦定国国泰民安天下为公生动反映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朴素愿望。《周易·系辞》所说的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则是对这一朴素愿望的鲜明表达。数千年来,对安宁、和平和睦的追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之中,直到今天,依然强烈影响着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奋斗。中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
上传时间:2025-02-20 页数:20
300人已阅读
(5星级)
第五章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决定着其他领域和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中,必须坚 持把政治安全作为根本,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领域的各种风险,不断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第一节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代政治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三节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的途径和方法目录第一节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科学内涵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主要是指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安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其中,口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安全是根本,口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是基础,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关键,三者统一于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生动实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攻击和否定从未停止,特别 是其中一些人通过鼓吹西方所谓宪政,重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三条道路的老调,其实质就是在中国主张西方政治道路,企图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因此,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首先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安全。
上传时间:2024-11-17 页数:87
300人已阅读
(5星级)
【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30.连续介质力学(第2卷)【Д.и.谢多夫】.pdf
上传时间:2024-03-10 页数:452
300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不可忽略,甚至十分重要的阶段。唐朝开通了包括中原与草原等周边各地的道路,将全国各地包括中原与草原、西域内陆等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网状的交流体系,这个就大大促进了各个民族的经济交往和贸易交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们热衷谈论的丝绸之路,第一点隋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公元581年是隋朝的建国,它的创建者叫杨坚,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北周他是西魏的继承者,西魏与东魏是北魏分裂之后的两个东西对峙的政权,那么北魏是由鲜卑拓跋人建立的王朝,他南下中原以后,早期定都在平城,就是今天山西大同东北这一带,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就开启了中原化的进程。整体上讲,包括北周在内的上述政权,都是中国南北朝历史阶段中的由北方草原人与中原的势力相互结合建立的政权。从人群的组成上看,大体上包含了草原的游牧人和定居的农耕族群等多种成分。北周于公元577年兼并了它的东部对手北齐,但是北周本身他后来继位的皇帝非常小,就小孩子,所以北周宫廷的权力就被当时的外戚杨坚所掌控。杨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杨坚建立的隋朝,他既没有宫廷的流血政变,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应该说还是很顺利的。用老话来说,他采取的是一种禅让的制度或者是办法,但实际上杨坚的威望他压过了北周的宗室,也就是说他具备了控制朝廷的那种力量,这才是
上传时间:2024-11-19 页数:15
299人已阅读
(5星级)
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06-谱理论讲义 第2版,J.迪斯米埃著;姚一隽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_13251185.pdf
上传时间:2024-03-10 页数:189
299人已阅读
(5星级)
298人已阅读
(5星级)
298人已阅读
(5星级)
298人已阅读
(5星级)
297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