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分类
  •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中国传统文化教案.docx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教学设计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对象任务名称模块一: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授课学时2课时授课时间知识点1.健康与健康中国的概念;2.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3.室内设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4.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教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着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等职业素养和以人为本、平等博爱等人文精神,为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提供基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为专业课服务,首先必须了解健康与健康中国的概念;理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生成背景及其发展走向,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搭好桥。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的学生,调查显示,92%的学生表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用,65%的学生表示应该对传统文化有选择性的继承。但是,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矛盾性,对传统文化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只有30%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般性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文化的基本概念,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24

    57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5年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1章电子课件.pdf

    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 ·新闻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詹新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网络与新媒体具备全面的认 知,并可以运用思辨性思维分析网络与新媒体的 产品和现象,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网 络与新媒体人才。本书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 确立框架,力求理论与实践包容、知识与应用均 衡、历史与发展兼顾,论述网络与新媒体之道。论文、分析报告或调查报告结课;有2-3次作业课程相关授课及考试方式课程目标课程介绍互联网的源起与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功能 与媒体形态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网络与新媒体的政治价值与 影响网络与新媒体的经济价值与 运营营销模式目 录Contents0102030405课程配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文化及网络亚文化网络与新媒体的问题与治理数字媒介素养目录Contents060708互联网的源起与发展第 章始于军事和科研的互联网互联网的源起源起阶段的互联网技术与基础应用互联网的Web1.0Web1.0时代的技术时代 Web1.0时代的互联网应用: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互联网的源起 互联网的Web 2.0 Web2.0时代的出现与发展阶段 时 代 Web2.0时代的互联

    上传时间:2025-07-24 页数:34

    56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子版教材课件.docx

    导 论学习目标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 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 当代价值,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 觉 性 。学习要点0马克思主义的含义0马克思主义的创立0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为何不可替代?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要理解这些问题,就需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2导 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这些问题,对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 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 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 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

    上传时间:2025-06-29 页数:352

    54人已阅读

    (5星级)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12-2-6讲课件集合.docx

    大讲堂之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什么?中华民族虽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却没有分崩离析,依然保持了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统一格局,堪称世界民族史上的中国奇迹。 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加强了对血脉相连的体认,深化了对命运与共的感知,坚定了共御外物的决心,开始了对现代国家构建的探索。 可以说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阐发是中华民族自我觉醒的标志。1840年至1919年概论教材,在之前的各讲中介绍了中华民族的自在, 到清前中期,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发展到了自在的最高阶段。 那么今天的第十二讲,中国近代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自觉可以说本讲内容是中华民族共同 体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如果稍作,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华民族至少面临着4个方面的危机。哪4个?第一,国家主权危机从1840年到191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了1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还有大批港 口城市被租借,关税、盐、税等经济主权也被迫出让给列强,国家主 权进一步遭受严重侵害。第二,经济体系危机,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中国

    上传时间:2025-01-19 页数:43

    53人已阅读

    (5星级)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数据库原理及 应用教程 (MySQL版)微课版主要内容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三个世界及有关概念PTIONO数据库领域新技术OPTION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数据库技术发展NOPTION源于物质和能量可以感知可存储、加工、传递和再生1.1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数据库技术发展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课程号:c7课程名:高等数学课时:60信息是人脑对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抽象反映。(1)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高等数学课程的相关信息:数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还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储到计算机中。如参加了该考试的人数是500名,考试通过率是80%其中的数据500和80可改为汉字形式伍佰和百分之八十,表达的信息是一致的。√ 数据是用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组合,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和它的语义是不可分割的,给数据赋予不同的语义,对数据有不同的解释。√当给数据赋予特定语义后,它们就转换为可传递的信息。1.1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数据库技术发展

    上传时间:2025-06-07 页数:691

    52人已阅读

    (5星级)

  • 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案.docx

    传道受业立德树人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对象任务名称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教育授课学时4课时授课时间知识点1.中国古代主要教育家和教育思想;2.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4.中国古代的学校及教科书。教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公共基础课程。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回顾中国古代教育史,每一位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都令人感慨: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循序渐进、荀子的学思兼顾……这些古老具有智慧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能力目标:1.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素质目标: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教学难点:1.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7

    51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教材课件.docx

    导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多年来,中 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 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 、中国近代史综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历尽沧桑始终绵延不断、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当欧美一些国家从17世纪中叶开始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8世 纪60年代

    上传时间:2025-06-29 页数:413

    49人已阅读

    (5星级)

  •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教案.docx

    我思故我在模块三: 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教学设计模块三: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儒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学时2教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专业的人文素质课程。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围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 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着力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视野分析、解读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培养 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和担当的历史责任感。本单元共安排了六个学时,第一二课时介绍儒 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第三四课时介绍道家思想及其人生模式;第五六课时介绍佛家思想及 其人生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2.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3.了解儒家的人生模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儒家思想,让学生学会做人处事。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立志做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儒家的人生模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有自信心,渴望进步,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兴趣,但了解不多,比较零散,没成系统教学策略教师在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案例入手,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遵循的是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16

    48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5年新媒体营销全书电子课件完整版电子课件.pdf

    第1章新媒体营销概述《新媒体营销》本章知识框架传统媒体营销体系失效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概念新媒体营销概述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概念与特征o新媒体营销的特征新媒体营销的现状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e我国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新媒体营销的崛起e崛起的新生态本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新媒体营销的崛起。2. 掌握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营销的概念、新媒体营销的特征。3. 了解我国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技能目标1. 能够准确区分新媒体营销和传统媒体营销。2. 能够列举新媒体营销的相关案例并加以分析。开1.1新媒体营销的崛起1.2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概念与特征1.3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目录1.1新媒体营销的崛起· 2014年之前,营销是由 PC 端主导的,那时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PC 端,所以几乎所有的营销都是针对 PC 端的,比如一些门户网站开展的营销活动等。自4G 网络出现后,移动 端流量远超 PC 端,成为营销的主流阵地。· 随着我国移动端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 网用户成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产业的主要消费人群。移动通信技术变革为信息传播与娱乐方 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游戏、音乐、阅读等产业形态以及零售、出行等生活方式,在与 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中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带来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2018年1月—2018年 8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395亿

    上传时间:2025-07-24 页数:339

    45人已阅读

    (5星级)

  • 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案.docx

    传道受业立德树人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对象任务名称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教育授课学时4课时授课时间知识点1.中国古代主要教育家和教育思想;2.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4.中国古代的学校及教科书。教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公共基础课程。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回顾中国古代教育史,每一位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都令人感慨: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循序渐进、荀子的学思兼顾……这些古老具有智慧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能力目标:1.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素质目标: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教学难点:1.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7

    44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不支持接听,可加微信)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