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分类
  • 2020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doc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新课标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B. 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C. 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D. 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B. 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C. 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D. 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B. 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C. 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D. 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17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C. 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 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近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1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0年高考贵州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B. 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C. 《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 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D. 《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B. 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C. 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D.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B. 《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C. 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D. 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1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含解析版).pdf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 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 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 北方的季节泾(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生水起 B. 短小精悍 C. 然而 D. 激荡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 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①______。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②______。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③______。 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标题:________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图1:________图2: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 材料二: 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13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原卷版).doc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①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②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B.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C.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D.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① 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 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 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D. 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 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丈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沈姐的语文呢课堂。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授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doc

    200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 )目人才荟(kuài)萃B .杀戳宁静致远莅(wèi )临鸢(yuān)飞鱼跃C .平添励精图治缜(zhěn)密鹬(yù)蚌相争D .松弛老奸巨滑揣度(duó)身陷囹圄(wú)2.(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3.(3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的碑材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5.(3分)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提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D.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二、每小题15分,共15分.6.(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注】①肆: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17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doc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3.(4分)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洼池效应指:   。4.(5分)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二、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9分)5.(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②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5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ⅰ)(原卷版).doc

    2009Ⅰ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 (qīng)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 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4.(3分)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二、(共1小题,满分9分)5.(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高考 资源网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高考 资源网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高考 资源网诸文观之,无不谐也。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高考 资源网了这一问题。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高 考 资源网,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5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版).doc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ks5u.com专家与通人雷海宗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8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2008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Ⅰ第卷(选择题共15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粒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时代气息。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君了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暴:暴躁B.士者诎乎不知已诎:屈从C.请鬻于世鬻:卖D.免人于厄厄:困境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B. 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 ①而申乎知已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D. 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②秦亦不以城予赵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Ⅱ第卷(共135分)三、(32分)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原卷版).doc

    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 )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 )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2.(3 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A .雕铺呈贴B .塑铺像画C .塑摆像贴D .雕摆呈画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D.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在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5.(3分)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B.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 二、(共8小题,满分75分)6.(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 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 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释:① 历召:一一召请。② 学言:学校。③ 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5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9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对读音不同的,即可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解答】A.jiào,jué/jiǎo,cān/cēn;B.pō/bó,xiù,zēng/céng;C.zàng/cáng、yù/xū、zēng/céng;D.yù/yùn,zhuó,jiè/jí;故选:C。【点评】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后文语境有重新设计,也就是变更了计划。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可改用中性词敲边鼓;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最后一句堵住了生产的源头提供语境,是从根本是解决了问题。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可将通过放到句首;传统不能提高,可改为发扬;B.搭配不当,提高和意思不能搭配,应该为增强;C.成分残缺,在进一步前加上介词对;D.表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二、(12分)4.(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 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 来年;从1582 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 余年;以1814 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 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原卷版).pdf

    2008年普通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 第1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 膻味籼米 潸然泪下 B.信笺 歼灭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噱头 空穴来风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5月8日 ,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带雕塑所欠缺的。 D.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他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的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林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6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高考贵州省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Ⅱ)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D.听说博士村官潘小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①③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9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含解析版).pdf

    2008年普通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 第1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 膻味籼米 潸然泪下 B.信笺 歼灭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噱头 空穴来风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5月8日 ,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带雕塑所欠缺的。 D.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他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的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林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7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详解(海南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5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7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版).doc

    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①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②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传统的经院式的教育机构。③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⑥当然,任何像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误解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二战爆发前,它被迫关闭了。但被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而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够查禁的。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这就是艺术,它不依靠权势和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1.以下对包豪斯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原本是一所工艺学校。B.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C.由学校的创建者命名。D.不是一所正规的学校。2.与传统的经院式的学校相比,包豪斯的学生大多来自__________(2分)3.根据第④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__________(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__________(3)作品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1)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长大的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8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版).doc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④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上海最显著的标志。⑤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l.第②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 。(2分)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_ (2分)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4.阅读第④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分)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

    上传时间:2024-02-23 页数:7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19年海南高考英语试题和答案.pdf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英 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library.B. In a bookstore.C. In a classroom. 2.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now? A. Relaxed. B. Excited.C. Tired. 3.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A. $520.B. $80. C. $100. 4. What does the man tell Jane to do?A. Postpone his appointment. B. Meet Mr. Douglas.C. Return at 3 oclock. 5. Why would David quit his job?A. To go back to school.B. To start his own firm. C. To work for his frien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A. Check the cupboard. B. Clean the balcony. C. Buy an umbrella. 7.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Employer and employee. C.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id the woman go at the weekend? A. The city centre. B. The forest park. C. The mans home. 9. How did the man spend his weekend? A. Packing for a move. B. Going out with Jenny. C. Looking for a new house. 10. What will the woman do for the man? A. Take Henry to hospital. B. Stay with his kid.C. Look after his pet.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is Mr. Stone doing now?A. Eating lunch. B. Having a meeting.C. Writing a diary. 12.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see Mr. Stone?A. To discuss a program.B. To make a travel plan. C. To ask for sick leave. 13. When will the man meet Mr. Stone this afternoon?A. At 3:00.B. At 3:30.C. A

    上传时间:2024-02-21 页数:7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 2019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英 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In a classroom.B. In a hospital.C.In a museum.2.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A. Take fitness classes.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What to drink.B. Where to meet.C. When to leave.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Colleges.B. Classmates.C. Strangers.5.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B. She is looking for the man.C. She has an extra ticke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6.How long did James run his business?A.10 years.B.13years.C.15 years.7.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James' situation?A. Embarrassed.B. Concerned.C. Disappointed.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8.What has Kate's mother decided to do?A. Return to school.B. Change her job.C. Retire from work.9.What did Kate's mother study at college?A. Oil painting.B. Art history.C.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0.What is Kate's attitude toward her mother's decision?A. Disapproving.B. Ambiguous. C. Understanding.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11.What is the man doing?A. Chairing a meeting.B. Hosting a radio program.C. Conducting a job interview.12.What benefits Mary most in her job?A. Her wide reading.B. Her leaders' guidance.C. Her friends' help13.Who will Mary talk about next?A. Her teacher.B. Her fatherC. Her mother.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14.Why does the man seldom do exercise?A. He lacks motivation.B. He has a heart problem.C. He works all the time.15.What does Jacob Sattelmair p

    上传时间:2024-02-21 页数:15

    189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