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分类
  • 红色故事:一大代表何叔衡.docx

    一大代表何叔衡人们常说着一个似乎永远也解不透的话题:为什么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有不少出生在一些偏僻且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冲?这里是否有什么文化密码需要深度剖析?比如毛泽东出生在湘潭韶山冲,刘少奇出生在宁乡炭子冲,而本书的主人公,出生在一个位置更为偏僻的山冲。这个山冲,其山水形状如杓,故称杓子冲。冲口直对着冲外田园,冲内则蜿蜒于大山深处。走进山中,冲在里边;走进冲里,山在外边,弯弯山道,似乎难穷其境。小山冲更有天然红色之美。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是映山红,美得鲜艳;时令一到深秋,枫叶又红了,与墨绿色的苍松红绿交融,层林尽染,美得令人心醉。壮美的红色恰似燃烧的火炬,如诗如画,使站立冲口的人久久不愿离去。但在旧中国,这个景色如画的山冲,却因地域过于封闭而难成小康之地和富庶之乡。这处小山冲坐落在湖南宁乡县西部大山深处的沙田乡,冲口峻峭的山峰之下,有一栋土砖青瓦农舍,古朴而恬静。它始建于清代,居住的这户人家以农为主,耕读传家。这里便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最年长的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一百多年前,何叔衡就是从这个小山冲出发,苦苦求索,浴血奋斗,与毛泽东一道踏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救国之路,最终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从清末秀才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并且向着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直到壮烈牺牲,他是彪炳千秋的伟大人物。作为革命先辈的故乡人,为他整理史迹,为他立传是后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茅盾与《汉口民国日报》.docx

    茅盾与《汉口民国日报》《汉口民国日报》报样1926年底,茅盾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仅仅42天时间,就为这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创作了34篇文章,影响广泛。主笔《汉口民国日报》1926年12月上旬,沈雁冰(茅盾)接到武汉来电,党中央拟派他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教。月底,茅盾到达武汉。1927年4月初,中央决定让茅盾主笔发行量超过万份的《汉口民国日报》。《汉口民国日报》于1926年11月20日创刊,馆址设在汉口歆生路忠信二里4号(现江汉路泰宁街2号),编辑部设在德安里1号;董必武任经理,主编宛希俨,毛泽民负责行政工作。《汉口民国日报》是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由北伐军总政治部和国民党湖北省和汉口市党部共同筹办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迁汉后,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和省、市党部联办,后改为国民党省党部机关报,也是共产党开展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这张报纸受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宣传武汉国民政府的革命政策,报道北伐战争的胜利,支持工农群众运动,揭露帝国主义与新旧军阀的罪恶行为,在全国及国际上颇有影响。4月29日署名雁冰的社论——《欢送与欢迎》见报,内容涉及欢送北伐将领出征、国际工人代表回欧,欢迎日本工人代表抵鄂。翌日,茅盾又发社论《怎样纪念今年的五一节》。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5月4日的《汉口民国日报》,同署雁冰发了两篇社论。第一篇是《五四与李大钊同志》,指出:我们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梅州东山书院:叶剑英元帅早年求学励志之地.docx

    梅州东山书院:叶剑英元帅早年求学励志之地广东梅州,古称嘉应州,以客家人聚居而闻名全球,是享有世界客都美誉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坐落在梅州市梅城江北东山小溪唇的东山书院,前拥周溪水,后倚东山岌,左傍状元桥,右眺梅江河,堪称揽山水之形胜、聚人文之荟萃。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知州王者辅所建的梅州最高学府,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后修复。1904年黄遵宪将其改办为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东山书院里办起了东山中学,这是叶剑英元帅早年求学励志之地,也是传播赤色种子的星火之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东山书院是我国客家地区现存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该建筑坐东朝西,占地1642平方米,面积2650余平方米,由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组成,是典型的三进两横建筑结构,门楼为硬山式屋顶,正中屋脊左右起翘,前檐由两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左右横屋为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后殿魁星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制。整个书院以魁星阁为中轴对称,具有客家方形围龙屋的结构,体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心理,是研究客家古代书院式建筑及其教育制度的活化石。东山书院书香四溢、文韵馥郁。大门上方悬挂木刻镏金楷书东山书院匾额,为清朝礼部主事黄基所书。正门两边对联曰东山桃李绿,书院状元红。正堂上方悬挂初步云梯匾额,这是王者辅为书院创办当年即考上国子监的学子钟许所题,书院自此声名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斯诺辗转访问延安.docx

    斯诺辗转访问延安斯诺对陕北的访问,直接给他提供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题材,这本书被西方媒体誉为了解中国革命的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那么,斯诺最初为何想要访问陕北呢?这与宋庆龄有密切关系。访问陕北的动机少年时期,埃德加·斯诺就听到过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这给他留下了关于这个东方国度的一些印象。1928年,斯诺经夏威夷、日本等地来到上海,在《密勒氏评论报》任助理编辑,后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上海的特约通讯员。1931年9月,斯诺在上海多次拜会宋庆龄,被她的伟大人格所感染,两人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经宋庆龄介绍,斯诺结识了鲁迅等人。在鲁迅的帮助下,斯诺编辑完成英文版的中国左翼作家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成为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1933年秋,斯诺离开上海到北平的燕京大学新闻系执教。在此期间,他与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进步分子保持密切往来,从学生那里得到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在斯诺看来,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红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他们身经百战,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四打老秃山:志愿军炮兵显神威.docx

    四打老秃山:志愿军炮兵显神威1952年6月至9月间,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5次攻击位于铁原以西的老秃山阵地,予敌以大量杀伤。特别是7月17日343团第4次攻打老秃山时,由于先期深入敌后充分的侦察以及炮兵的大显神威,志愿军仅用38分钟就全歼守敌,攻占了老秃山阵地,并粉碎敌人的多次反扑。易守难攻险易将老秃山位于黄海道涟川郡的驿谷川东岸,又名上浦防东山,我军称之为222.9东无名高地。由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密集的炮火致使山上草木皆无,该无名高地因此得名老秃山。这座海拔仅260多米的山,面积虽小,但军事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是通往汉城的大门,更是敌我缓冲区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为了挖掉这颗钉子,保证战斗的彻底胜利,志愿军对敌情进行了反复侦察,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战斗方案。1952年6月8日,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343团第一次攻打老秃山,到7月17日前,343团已经对老秃山进行了3次攻击,但美军的火力优势导致志愿军三次失利,均未能稳固地占领阵地。加之考虑到343团已经在一线阵地坚守7个月,第115师首长准备换下该团,改由345团去打。作为一支英雄的红军部队,343团哪受得了打了败仗撤出阵地这种耻辱,团长耍清川和政委王国英马上去找老团长115师副师长王扶之,再让我们打一次,打不下来,撤我的职,杀头都可以。师首长最终将第4次攻打老秃山的任务交给了343团。深入虎穴侦敌情防守老秃山的敌人是美军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苏区时期的入党仪式.docx

    苏区时期的入党仪式入党仪式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程式,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理念、奋斗、态度、目标等诸多因素的集中展现与高度浓缩,是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就彼此关系的共同约定。通过入党仪式,可以映射出党的特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凸显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规范与强大。入党仪式的采用与演进,是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共中央于1925年8月31日颁布了第五十三号通告,首次明文规定:新生入学时必须经过入学仪式。此后,被暗喻为入学式或入校式的入党仪式,正式成为入党的重要程序。鉴于各地的革命发展情况不同,所以直至新中国成立,党中央都未对如何举行入党仪式做出明确要求。随着苏维埃区域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党员数量迅速增加。1933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大纲》记载了党员人数,当时江西苏区有100000人,福建苏区有20000人,全国苏区共计268740人。总体上看,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执行了党章规定,坚持党员标准,保持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组织措施,而入党仪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中央通告第七十三号》(1930年3月22日)写道:对于发展的新党员,应举行入党式。苏区中央局于1932年6月12日通过的《发展党和改造党的工作大纲》指出,新党员入党时要按照党章举行入党式。苏区中央局组织部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毛泽东对发展生产力的探索实践.docx

    毛泽东对发展生产力的探索实践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问题上,头脑始终是清醒的,认识也始终是明确的,从没有发生过动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在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要求全党无论在建设还是改革中都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都要坚持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毛泽东认为,要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巩固,仍然要不断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这种变革和调整中仍然要放手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剥削阶级被消灭后,再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靠抓阶级斗争来促生产,不仅促不了生产,相反只会把生产搞糟搞乱。但是,革命不仅限于阶级斗争,更不是仅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毛泽东在解释自己关于一千年、一万年以后还有革命的说法时就讲过,他所说的革命,是讲的改变生产关系的革命,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有矛盾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反复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把解放生产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解放战争后期全党的理论学习.docx

    解放战争后期全党的理论学习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使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还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中共中央根据斗争形势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全党理论学习,对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加速中国革命胜利进程,起到重要作用。组织撰写、发表理论文章,加强思想理论引导毛泽东在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经济纲领等根本问题,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阐释了中国人民革命为什么会赢得胜利、有哪些主要的经验、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具有何种性质、这个政权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些文章一经发表即产生极其重大的引领作用。在不同时期,毛泽东主持撰写的大量新闻通讯稿,也及时回应了人们思想上的关切,极大鼓舞了革命斗志。胡乔木后来回忆说: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华社,党中央、毛主席除了指挥战争,花那么多的力量来参与新华社的工作,在新闻史上创造了后来难以企及的成就。中央还就各项具体问题组织撰写文章,及时解疑答惑。比如中央宣传部发出的《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从理论上阐释了铁的纪律为什么是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坚实保证这一道理。根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著作的不同版本.docx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著作的不同版本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朱德署名的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中,陈列着不同版本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这些著作都出自毛泽东之手。透过这些著作,让人不由回想起井冈山斗争时期孕育出的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武装夺取政权伟大理论。在茫茫的黑夜中,这些理论闪耀着红色的光芒,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创建了根据地,在这段时间里,我党我军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失败的教训。更严峻的是,在白色政权的包围打压下,不少人对于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发展持怀疑态度。1928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全会作出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反对对于游击战争的溺爱,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准备城市与乡村相配合相适应的发动。中国革命到底该如何前行,这个重大的问题尖锐而现实,急需得到回答。1928年5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举办,会上毛泽东作报告,总结了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阐明中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抗大第四分校——边教学边战斗的“马背学校”.docx

    抗大第四分校——边教学边战斗的马背学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村的抗大第四分校旧址 1938年10月初,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队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东进,开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下旬,游击支队进入河南睢县、杞县、太康等地,积极打击日伪顽匪,扩大了新四军在豫东地区的影响力。随着部队不断扩大,游击支队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彭雪枫等支队领导决定开办随营学校。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河南省杞县傅集镇成立,彭雪枫兼任校长。1940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以下简称抗大第四分校),彭雪枫继续兼任校长。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抗大第四分校克服无固定校址、专职教员匮乏、教学环境恶劣等困难,坚持边战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实现放下枪就上课,拿起枪就打仗,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 指挥员也是教员。抗大第四分校创办之初,专职教员十分匮乏,支队和边区党委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学校讲课或作报告。作为司令员兼校长,彭雪枫带头授课。他善用通俗语言,把一些枯燥生涩的内容讲得有滋有味,深受学员喜爱,是学校的金牌教员。在讲解游击战术时,彭雪枫概括为暴风雨式的突然袭击集中一点打敌一点东边打雷西边下雨牵牛打圈子化整为零超越近敌,袭击远敌,使得深奥、抽象的战术原则顿时变得生动形象。他还先后为学校编写《游击战术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海坨山区抗日军民的战斗与生活.docx

    海坨山区抗日军民的战斗与生活北京市和河北省交界的海坨山,平北要津,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平北地委、八路军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1938年后,八路军三次派兵挺进这一地区,建立并发展了以海坨山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生活在海陀山区的平北党政军机关领导当地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的考验,在粉碎敌人扫荡蚕食、消灭了大批敌人的同时,还战胜了饥饿、寒冷、疾病等艰难困苦,顽强生存,屡战屡捷,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群众承担起干部战士的衣、食、住以海坨山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由于当地无法筹集到大批布料,干部战士的服装要从其他抗日根据地输入,但不久就遭到了敌人的封锁。1940年9月,海陀山区突然气温骤降,干部战士面临着大雪北风寒,战士衣正单的严重局面。此时,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四大队大队长刘开锡率队攻克了敌人长安岭据点,缴获了一批土白布,便立即运到海坨山。为了让子弟兵早日穿上冬装,大海坨村村长李万义在院子支起大铁锅,部分群众纷纷从家中灶炕收集了草木灰,从山上采挖了粘染土代替染料,夜以继日地煮制,终于将白布染成了浅灰色;其他群众则到处收集棉花和牛毛、羊毛,不少群众将自己衣服上的双层破棉絮揭下一层送给战士们。有了材料,根据地中心区十几个村的妇女立即组织起来,日夜加班,挑灯赶制,很快为子弟兵赶制出棉衣。其间,海坨山群众又纷纷献出家中的材料,组织工匠赶制一批毡毛头帽子,中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7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合攻“将军山”.docx

    合攻将军山1931年2月1日,红7军直属队和第58团一部由左右江苏区转战到广东乳源县梅花村,与进攻梅花村的国民党军的3个团展开激烈战斗。虽然红军歼敌1000多人,但自身伤亡700多人,不得不撤出梅花村。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红7军前委放弃了在粤北建立苏区的计划。国民党追兵越来越多。由于连续行军作战,红军战士疲劳至极,红7军军长张云逸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这就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杀出一条血路,会合朱毛红军去!这是一条生路,也是唯一的出路!张云逸决定把笨重的辎重和伙食担子、箩筐、扁担等丢掉,红7军直属队所有人员统统编入第58团,全团编为2个营6个连。部队整编后,冒着寒风向湖南方向挺进,进入湘赣苏区,于3月到达酃县十都圩附近。14日,部队吃晚饭时,忽然从警戒线传来枪声,说是敌人从北边上来了。战士们急忙放下饭碗,抢占山头。仔细一看,对面山上走来的是一支打着红旗的队伍。第58团战士赶紧用军号联络,才知道对面是王震率领的湘东南独立师第3团。原来,王震听说红7军来了,立即率部队专程前来迎接。但因为红7军穿的衣服破烂,军旗因风吹日晒褪成了白灰色,就误以为是地主的民团武装,才发生了误会。误会消除后,两支红军队伍在山头上会合了,战士们高兴地握手、拥抱,互相慰问……红7军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部队已极度疲劳,供应十分困难,不少战士赤着脚,大部分战士穿着破旧的单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红军干部团——长征中的“流动学校”_1.docx

    红军干部团——长征中的流动学校界首渡江码头石碑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出发前夕,为适应战争形势需要,中革军委决定将1933年10月17日由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分编出的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和红军特科学校再次合并,组成干部团,并恢复工农红军学校建制。干部团由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其成员都是从部队选调、具有战斗经验的班排长以上干部和政治工作人员。干部团辖3个步兵营、1个特科营、1个上级干部队,共1400余人。长征开始后,干部团一直为军委纵队担当前卫和沿途警戒、掩护任务,随时参加战斗。不仅如此,干部团还是一所作战培训学校,担负着为红军各部队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的任务。干部团多是精兵强将且装备优良,每人配有一长一短两支枪和缴获的钢盔。行军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经常出现在干部团的队伍里。遇河架桥,争当开路先锋。长征出发伊始,干部团特科营工兵连就受领在于都河上架设两座浮桥的任务。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使红军4路纵队稳步从桥上通过。11月27日,特科营接到干部团急令:在湘江界首渡口架设一座浮桥。特科营工兵连一路急行军,越过崇山峻岭,克服千难万苦抵达界首,苦战一夜,最终按时完成任务。这座浮桥经受住敌机轮番轰炸,保障红军西进,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12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贵州省黄平、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史上群众纪律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经验.docx

    党史上群众纪律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经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忠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群众纪律建设,在各个时期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群众纪律。党史上群众纪律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经验,对于映照现实、启示未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党的文献来看,虽然在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纪律一章中,没有专门提到群众纪律,但就广义的纪律而言,当然也包含了群众纪律的相关要求。在革命实践中,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党和军队开展群众纪律建设的突出表现。1927年10月23日,秋收起义部队为了上井冈山与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担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于部队出发前,第一次提出了包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在内的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1928年1月4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城时,由于部队分散活动,纪律方面出现了一些情况。1928年1月25日在遂川县城李家坪,毛泽东第一次宣布了包括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等内容的工农革命军六项注意。毛泽东十分重视群众纪律,据当时担任遂川县委书记的陈正人回忆:主席很强调六项注意,部队每到一地,都要严格检查六项注意的执行情况。六项注意的每句话,都是老百姓的话,非常通俗、易懂。因为有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工农革命军赢得了井冈山地区老表的拥护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开辟。1929年1月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期间,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胜似雄兵十万”的平西情报联络站.docx

    胜似雄兵十万的平西情报联络站平西情报联络站是北平(今北京)西部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情报联络站。该联络站于1941年2月成立,先后经历了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近十年时间。这里既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发动清风店战役的消息传递地,又是国际友人林迈可与中国共产党相互交往的重要见证地,同时也是《潜伏》《地下尖兵》等文艺作品的故事发生地,平西情报联络站曾被聂荣臻元帅评价为胜似雄兵十万。我们的情报组织抵得上十万兵马!平西情报联络站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党选择在这里建立联络站有着重要的原因,一是门头沟妙峰山地区山高林密,易于隐藏,敌人不易发现。二是由于该地庙宇众多,大量香客的往来有利于我党情报人员开展工作。三是该地与北京城区交通方便,从妙峰山出发,经北安河、温泉镇、西北旺、海淀镇,可以直抵北京城区,且距离较近。这些原因使得平西情报联络站成为了我党领导下的重要红色秘密基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北平、天津等相继沦陷,党中央对已经沦陷的城市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情报工作方针,之后又发出了《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1947年10月,平西情报联络站通过华北的中共地下党员获得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机密情报,随即就马不停蹄地发给了上级机关晋察冀社会部,晋察冀社会部不敢懈怠,又急忙将情报发给了聂荣臻所领导的晋察冀野战军。通过情报内容显示,驻守在石家庄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时时放心不下”来源再探.docx

    时时放心不下来源再探2022年4月13日,XXXXXX在主持召开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时指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年变局,一件事一件事出来,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对变化莫测的形势要有一种底线意识、危机意识,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位革命前辈曾说过这样的话,时时放心不下。我听了很有共鸣。随后,XXXXXX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紧接着,新华社、求是网、央视等官媒针对时时放心不下发表了系列重要评论,指出时时放心不下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杜绝麻痹松懈、侥幸懈怠心理,切实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各地党员领导干部也开始经常性使用时时放心不下。由此时时放心不下已成为当下时政的热词。对于党史学者来说,认真学习XXXXXX重要讲话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XXX讲话作注解考源流,时时放心不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XXXXXX在上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这位革命前辈是谁?他是何时提出时时放心不下的,目前没有专家给出答案。因此,通过严格缜密的考证得出历史的答案,为现实提供资政,是党史学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鉴于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学习时报》先行一步,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太行山上的小天津”——黄崖洞兵工厂.docx

    太行山上的小天津——黄崖洞兵工厂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敌后作战的主要困难是武器、弹药的极端缺乏。朱德曾把枪弹比作是我们的命根子。为加强对军工业的领导,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成立第六科,不久改为军工部。1939年7月,军工部机关从山西潞城北村迁至山西黎城县境内地形隐蔽的黄崖洞,并建成水窑兵工厂,很快发展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内规模较大的军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重视培养、锻炼革命军事工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创和带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太行革命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山西黎北黄崖洞之所以成为八路军军工厂的重要基地,根本原因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黄崖洞的八路军军工厂,高居深谷群山之中,那里岩隙为路,弯曲上升,狭窄到仅能容一人通行,极易防守,也不易被敌人发现或轰炸。黄崖洞兵工厂也就是八路军总部兵工一所,因兵工一所建在黄崖洞对面的山沟中,四周山崖陡峭,因此军工部将这里的兵工一所称为水窑一所,1941年11月日军偷袭水窑一所,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奋起迎战,打响了黄崖洞保卫战。黄崖洞保卫战取得胜利后,黄崖洞兵工厂就成为水窑一所的代名词。在八路军军工部的统一领导下,黄崖洞兵工厂全厂职工发展到680人,月产步枪达375支,职工上下班以汽笛为号,厂内机声隆隆,白天运货的民工川流不息,晚上全山谷灯火通明,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被称作太行山上的小天津,是太行革命根据地机器设备和生产规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与启示.docx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与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应该都非常熟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党曾专门制定了一个《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要求胡乔木制定一个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群关系仍然像革命战争年代一样保持十分亲密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风朴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但1957年以后,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越来越窘迫,再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群众吃不饱饭甚至没饭吃的局面。与此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党员干部中出现了脱离群众的恶劣作风。在大跃进期间,党员干部中出现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生活特殊化风等不良风气。所有这些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印象。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于196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196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期间,鉴于几年来干部队伍中存在严重作风不纯的情况,毛泽东要求胡乔木仿照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一个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特别指示,关于红军部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7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10篇)新质战斗力理论材料合集(新质生产力).doc

    目 录1.马权:…………………………………………向新兴领域要新质战斗力……………12.广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锐:…………………聚焦新质公安战斗力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53.萍乡市公安局局长程海腾:…………………………………聚焦五化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104.中国移民管理报评论员韩瑞:……………………………………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新质战斗力…………135.江苏法治报记者姚瑶:……………………………………………警练兵提升新质战斗力…………156.河南省周口市消防救援支队王珂:……………………………培育和发展消防救援队伍新质战斗力…………177.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讲师秦晓光:……………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辩证统一关系…………218.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闩锁:A…关于新质战斗力重要论述的内涵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249.童培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4310.朱建安:………………以新质战斗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45向新兴领域要新质战斗力马权(2024年5月1日)A深刻指出,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新兴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拓展,而出现的新型战略空间和关键技术领域,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赛场和新高地。作为新质战斗力生成和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

    上传时间:2024-07-02 页数:128

    68人已阅读

    (5星级)

  • (28篇)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理论合集.doc

    目 录一、2024年以前文章1.经济日报评论员:……………………………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12.怀集县纪委监委李文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严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张胜军陆丽环:………………………………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54.洛阳日报:………洛阳纪检监察机关多措并举深挖啃食群众利益的蛀虫………115.贵州省纪委监委课题组:………………………………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136.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宣传部部长何天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177.张家界市纪委书记王令波:…………………………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28.娄底市纪委书记毛健刚:………………………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拔刀亮剑…………249………………….广西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610……………….惠州靶向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911.纪锋:…………………………………………毫不松懈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34二、2024年文章12.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书记刘爽:…………………坚定不移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1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兰琳宗:…………………下更大气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上传时间:2024-07-02 页数:153

    68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