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文化产品具有特殊属性,既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也能够通过直接产业化发展和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财政的支持必不可少。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提高到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要求财政既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合格而丰富的社会公共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又要着力打造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可见,公共财政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内在统一性,财政能够也应该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一、我国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情况(一)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市场失灵和主体能力不足两大瓶颈我国文化产业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发产业,在当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市场失灵和主体能力不足两大瓶颈,需要借助财政之力予以突破,为未来的平稳、优质发展打下基础。首先,文化产业市场运行乏力。文化产业的建设、创作、培养周期和成型期都比较长,失败风险较大,常常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目前,我国在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市场缺陷,文化基本建设投资和文化知识产权投资均不足,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固定、流动资产的形成和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培育。其次,文化产业资本积累不足。我国对于文化产业资本运行的政策性限制较为严格,资本市场对于发展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的文化产业大多小本经营,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致使良好的技术和创意难以形成高水平的产品。消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是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同时,通过财政对市场运行的矫正,培育规范的市场主体与市场环境,完善文化产业投资的资本市场和投融资体制,建立可靠、稳定的文化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多重选择,如配套投入、设立相关投资基金、贷款贴息、保险费用补贴、奖励、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等等。(二)我国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目前,我国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这两项财政投入正在加速增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面向文化产业类企业法人,采用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补充资本金、绩效奖励、保险费补助等形式,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国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整体布局等方面。截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安排142亿元,其中,2013年安排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适用于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已纳入中央资本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文化企业,采用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方式,主要用于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文化科技和内容创新,推动文化走出去。2011年-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8.9亿元,其中,2013年安排8.3亿元,比2012年增加66%。二、我国支持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结构问题和绩效问题虽然财政对文化产业投入的规模在加速增长,但却存在着结构问题和绩效问题,造成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损失,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加以解决。在结构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缺位和越位的问题。一方面,财政对公共信息平台、创意人才发展、知识产权等保障环境、文化国际交流、文化走出去、小微文化企业未提供支持或支持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机构设置原因,相关主管部门职能交叉,存在分散投入和重复投入现象,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财政资金的效益不高。在绩效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绩效的问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以财政直接投资为主,未能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财政支持方式,未能有效引导市场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未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无法全面激发文化产业的活力,从而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对财政资金绩效的忽视,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粗放性,影响了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原则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应采取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财政资助方式。这就要求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财政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第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原则。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因此,支持其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其走上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同时,避免干扰或扭曲市场的运行规律,影响或延缓文化市场的正常发育,造成文化产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甚至引发不正当竞争。尤其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过来的中央文化企业,财政政策更要运用各种激励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9
227人已阅读
(5星级)
××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调研报告最近,市扶贫局、人行六盘水市中心支行、银监六盘水分局和省联社六盘水审计中心四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市2015年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调研了户贷自用占比较高的水城县和户贷企用占比较高的盘州市。调研采取查阅档案、调度数据、进村入户、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分别走访了县(区)联社、县扶贫局、村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含贷款和未贷款对象)等对象。在水城县,根据县联社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数与乡镇贫困户数比例,选择了获贷率较低的阿戛镇和营盘乡进行走访,共访谈4个行政村8名村干部和20户贫困户。在盘州市,重点查询平台公司吸纳的村级合作社特惠贷资金使用情况,共走访了1个联社基层网点、2个行政村、2个合作社理事长,查阅了合作社在银行的流水和会计账目建立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扶贫小额信贷总体情况(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情况。全市扶贫部门提供金融机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0336户,金融银行授信118832户,授信率74.11%。其中:六枝特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1143户,授信23045户,授信率73.99%;盘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5222户,授信52411户,授信率80.35%;水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1799户①,授信31205户,授信率60.24%;钟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171户②,授信12171户,授信率100%。(二)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情况。2015年10月启动特惠贷以来,截至2018年3月,全市共发放贷款282602.775万元(贫困户自贷自用46366户次144824.775万元,户贷企用23656户140853.5万元),获贷贫困户60022户(次),兑现贴息资金12105.34万元,当前贷款余额239118.8万元。其中:六枝特区贷款13967户(次)64181.185万元,贴息2955万元,贷款余额59482.45万元;盘州市贷款20553户102665万元,贴息4841.33万元,贷款余额101905万元;水城县贷款22627户(次)79682.59万元,贴息2368.32万元,贷款余额41232.35万元;钟山区贷款2895户36074万元,贴息1940.69万元,贷款余额36074万元。(三)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户贷企用情况。全市户贷企用资金参与到10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和14个村级合作社,主要投向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核桃、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及城市优质资源开发(如停车场)。其中:六枝特区4家政府平台公司、14个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6018.5万元,涉及贫困户1214户,分红521.14万元;盘州市5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通过432个村级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101065万元,涉及贫困户20213户,分红5654.53万元;钟山区1家政府平台公司,吸收信贷资金32170万元,涉及贫困户1909户,分红4685.5万元。二、户贷自用和户贷企用典型县专题调研情况(一)水城县户贷自用情况水城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799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19568户,授信率37.8%。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79682.59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294户,贴息2368.32万元,全部为户贷自用。截至目前,贷款余额41232.35万元,贫困户10524户,逾期不良贷款115笔330.77万元,不良率不足1%。调研中发现:贫困户贷款自用,多数用于发展传统种植和养殖产业,少数用于加工、小商品经营和运输等商业用途,极少部分人用于看病和子女读书的生活费。逾期不良贷款115笔中,因犯罪造成4笔,因死亡造成2笔,因病无力偿还10笔,因外出无法联系的38笔,其余为经营失败或恶意拖欠不还。同时,存在着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贷款需求不大、贷款使用效果不明显、贷款贴息政策知晓率低、部分建档立卡系统中的村干部及企业登记人员已被清退导致发放贷款和贴息对象不准等问题。(二)盘州市户贷企用情况盘州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222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的52411户,授信率80.35%。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102665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533户,贴息4841.33万元。贷款农户与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利益联结机制,自愿将贷款资金参与合作社经营,三年后本金由合作社偿还,合作社与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乡镇政府签订三方协议,将入股资金投资到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共同发展产业,平台公司和私营企业按年均3000元分红分季度返给村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再兑现到入股农户,大胆探索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操作模式,同时,由合作社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管护费、劳务费、苗木及农资费等。截至目前,村级合作社吸纳贫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8
227人已阅读
(5星级)
××县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发展党员现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的新途径、新方法,近期,我们组织人员通过查资料、听汇报、入户访、搞座谈等形式,对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1、加大培养力度,确保党员高质量。一是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在农村生产一线、特别是把返乡知识青年、种养加大户、优秀外出打工人员及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分子列为发展对象进行培养,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二是加强党员管理。打破家族化、宗族化倾向,全面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在培养教育上,做到培养对象、联系人、制度落实;在培训学习上,做到组织形式、内容、时间落实;在考察上,做到登记表、内容、跟踪谈话落实。三是打破传统的选人观念。在发展中把握三个侧重:侧重提高积极分子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侧重加强动态管理,从短期外出打工经商、搞经营管理的优秀青年中物色培养对象;侧重从身边发现培养人才,把积极参与村级组织管理工作的优秀青年培养起来,使之脱颖而出。2、提高培训层次,确保党员高素质。近年来我县按照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整合师资力量,改进培训方式,以县、乡党校和村级活动场所为主要阵地,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训一遍,每两年对村两委会成员轮训一遍,三年内对全县农村党员轮训一遍。并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农业、党校、司法及有关涉农部门抽调一批理论和业务肯干作为培训教员,以党的十八大、《党章》、党在农村现行政策、法律法规及农村实用科技知识等为重点,采取请上来,沉下去的办法,运用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电化教育、巡回宣讲、知识测试、外出参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坚持分类指导,侧重对农村党员实用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6876名,通过有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广大农村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3、创新服务载体,确保作用常发挥。一是全面开展双培双带活动,逐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像北安乡西瓜王李志国、远大乡胜利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赵正友、致富能手谢文涛等被市、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产业致富示范户荣誉称号。二是制定村级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管理制度。对发展党员工作措施不得力、操作程序不规范的基层党组织,根据不同情况,分级实行重点管理。对连续2年未发展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列为基层党委重点管理单位,支部当年不能评为先进党支部;对党外群众比较多且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或党员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的,列为县委重点管理单位,党委当年不能评为先进党委。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党员行为。二、存在的问题 1、存在近亲繁殖现象。个别的村书记宗族观念严重,专门发展自己的亲戚和关系户,对其他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不与培养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入党积极性。2、数量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个别村党支部多年不发展,甚至导致后继乏人。然而有一些支部发展党员则搞批发,一年就发展新党员好几名。3、质量上存在良莠不齐状况。个别村支部发展党员时不能坚持标准或把握不严,谁对自己有利就发展谁,谁给好处就发展谁,有的甚至把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搞迷信或参与邪教组织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发展为党员,严重降低了党员质量。4、程序上存在暗箱操作情况。有的村党支部发展党员不走程序或规定程序没有走到,有的对预备党员到期不研究转正,还有的甚至连党员大会都没有召开,搞瞒天过海入党,通过伪造会议记录、入党材料的方式发展党员。三、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有序、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责任明确的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真正把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1、充分发挥党员一带一工程,完善农村双培双带制度,努力解决党员发展软弱点和空白点。2、充分做好流动党支部和非公企业党支部的管理工作,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多方面全方位培育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3、强化责任追究,努力解决党员发展中的问题。要建立以思想教育为主、组织措施为辅的整顿机制,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不想发展村、家族化、派性村及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力度。坚决做到谁发展谁负责。4、严格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建立入党对象资格预审制。凡是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对象,所在村支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5
227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调研报告开展志愿服务是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指标。为全面了解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情况,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助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并于*年*月至*月,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组织委员深入我市各县市区和广东省、辽宁省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一)概况1.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全市在*志愿服务网注册登记志愿者共*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以上,其中*区*人,*区*人,两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以上;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队伍*支,其中依托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个,依托社区物业管理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个,依托模范人物成立以模范人物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组织*个,*环保志愿服务团、*电影放映志愿服务团、*义工队等组织深受群众欢迎,加入者众多。全市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万多人,其中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余人;市县两级共青团归口管理的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个。2.志愿服务管理逐步完善。成立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军分区政治部、市直属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调度指导协调。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对各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责任考核内容,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文明单位系列创建的考评体系,对未完成规定工作任务的取消参评资格。举办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强化激励措施,定期走访慰问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活动帮扶资金。为全市*多名优秀志愿者购买公益保险。每年组织评选表彰10名最美志愿者,对特别优秀志愿者同时授予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积极推报先进典型,*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社区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推进好人之城建设,出台《*市礼遇好人典型实施办法》,对涵盖志愿者在内的各类好人典型进行组织化、规范化的宣传、表彰、礼遇和帮扶。3.志愿服务活动富有特色。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我市逐步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项目化。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免费读书吧、阳光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七彩行动、关爱幸存抗战老兵、阳光进高墙等志愿服务项目。二是专业化。引导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立足本职岗位成立消防、环保、医疗、法律援助、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参加了矿博会、排球赛、旅游节、汽车拉力赛等国际性节会赛事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任务。*蓝天救援队等一批技术专业、管理规范的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壮大,积极向社会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广受社会好评。三是社区化。大力开展创建社区雷锋之家志愿者工作站活动,市中心城区103个社区均挂牌成立了雷锋之家志愿者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在社区工作站的带动下,企业商家纷纷加入雷锋之家创建,雷锋之家遍地开花。*年来,市区两级*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个社区*个网格开展结对共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把志愿服务做到社区、做进家庭。(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高,思维理念亟待更新。有些部门和领导,仅仅把志愿服务当作锦上添花的事、把志愿服务组织当做向本部门本单位找奶吃、要钱花的机构;有的应付检查思想很重,为迎检而迎检、为创文而创文,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将其上升到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有限政府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有的干部群众认为志愿者是政府使用的廉价劳动力,搞志愿服务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在做秀;有的把志愿服务片面理解为义务劳动,甚至理解为个人为社会做出的牺牲;还有的认为从事志愿服务就要舍弃正常人的生活和快乐,普通人难以企及,等等,志愿服务还远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志愿服务理念还远未深入人心。2.统筹不够,组织架构比较松散。目前,具有志愿服务管理职能的部门单位分别有市创建办、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等等,仅志愿者登记注册平台这一项,就分别有中国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者网、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等等,分属文明办、共青团、民政等多个部门,有官办、民办和半官办等多种性质之分,数据和系统普遍不能共享、兼容,折射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虽有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统筹管理的认识,并曾多次协调提出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的方案,但限于层级、架构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都没有得到实现。3.阵地不强,志愿服务不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14
226人已阅读
(5星级)
在调研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时的讲话今天就市委、市政府的督查工作做一个调研。一是看望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工作人员,对你们长期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二是听听督查工作的情况,共同研究督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督查工作进一步强化,推动督查工作功能进一步发挥。上午到了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尽管时间不长,但平时你们的督查报告我都认真看了,而且有的还做了批示,总体是肯定督查工作的。同时,督查工作也是需要支持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对督查工作有个明确的态度。要高度重视督查工作,真心依靠督查工作,为督查工作鼓劲加油,作督查工作的坚强后盾,给督查工作承担责任,使督查工作有底气,不至于畏手畏脚,不至于前怕狼后怕虎,不至于顾虑重重、怕这怕那。督查工作人员完全是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来履行职责,完全是本着对全市发展大局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负责、对督查事业负责的态度,都是出于公心、出于推动工作的善意来开展督查。所以,督查工作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应该说,督查室的同志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忠诚履职,较好地发挥了督促检查的作用,有的督查成果对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利益问题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做出了贡献。所以,对两个督查室的工作特别是近期的工作要给予肯定。当然,督查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面临着推动长沙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重大任务,督查工作要忠实履职,建功立业。刚才泽珲市长、勤杰秘书长对下一步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请你们领会好、落实好。我讲几个观点。第一,加强督查工作是提升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怎么样,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往往是有了好的思路,有了好的蓝图,结果落实不力、推进无效,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形象,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行政效率。这种事情多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影响、大打折扣。讲得多、落实得少,空头支票多、实际成效少,党委政府的执政形象就比较差。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会产生不信任感。我们确定好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后,关键就是抓落实。抓落实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手段就是督查。督查工作如果得到加强,会大大提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党委政府的执行形象和公信力。所以,我们要把督查工作摆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督查工作职责重大、使命神圣,从事督查工作是十分光荣的。第二,进一步提高督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督查工作的作用。第一,要明确督查工作的重点。要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就是决策督查。比如,市委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强力实施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加快推进长沙现代化进程。这样的决策部署已经出来了。六个走在前列是否在各个单位全力推进,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这都需要督查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推介先进典型,提出对策建议。要紧紧盯住人民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和交办事项。现在,的确有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问题符合政策、符合法律,是党委、政府应该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的部门拖着不办或者办得不力,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反映甚至反感。对这样的情况,督查部门就要督查,注意事项的落实。要及时掌握一些地方和部门行政过程中的问题。最近,媒体炒作了岳麓区一个村违规建千万元办公大楼。中央三令五申要停建所有的楼堂馆所,但这个村在建。而且媒体反映,这个村的办公楼用地手续都没有报批,是个违法建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职能部门到哪里去了?一个大楼建起,总有人看得见,我们的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视而不见。这就要督查到,要查清楚背后的原因,该问责的要问责。第二,要强化督查工作的措施。督查工作是受市委、政府委托的,督查工作过程中会有人情因素、局部利益来干扰,甚至会受到一些威胁等,但督查工作人员要有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精神,要不为人情所动、不为各种因素所累,敢于坚持真理,掌握真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要推动督查工作方式的多样化,不是简单地事先发个督查通知,再组织浩浩荡荡的队伍听汇报,根据安排看现场。如果这样的话,督查工作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当然,事先通知、听汇报、看现场的督查方式可以有,但这只是督查工作的方式之一。要与其他方式相结合,比如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看材料,直接到现场、直接与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听取真实情况,还有可以采用与暗访、回访等督查方式。这样通过督查方式的多样化来提高督查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实效性。第三,要推动督查成果的运用。督查工作如果只是简单地写一个督查报告的话,督查的实效性不一定很强,关键是要推动督查成果的运用。刚才你们提了一些建议,包括怎么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6
226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赴鄂州学习考察的报告为学习借鉴鄂州市在口岸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3月8日,市商务局局长高汉锐率领考察组一行7人赴鄂州考察学习。实地调研了顺丰机场指挥部、三江港、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苏宁物流运营中心,并与鄂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鄂州商务工作发展基本情况鄂州市商务局现有编制28人,借调人员4人,暂未设置贸促会、商业物流联合会和商务执法机构。2017年,鄂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80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二。新增葛店苏宁云商、大汉风情等12家小进限企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5686.2万美元,同比增长14.3。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出口实绩企业达82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9256万美元。二、鄂州商务工作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鄂州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鄂州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13年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获批湖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5年华容区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多家国内外电商巨头相继落户鄂州,建设物流配送基地或运营中心。目前,鄂州市已集聚了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龙头电商企业,同时本地中小电商企业也蓬勃发展。统计显示,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网店)共计1000余家,其中限上商贸企业4家。2016年,全市通过网络消费实现零售额93.27亿元,同比增长48.7;2017年,通过网络消费完成零售额132.36亿元,同比增长41.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3。我们重点考察的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2017年实现销售额110亿元,上交利税2亿元,解决就业5000多人。鄂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快,在全省居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立工作专班。鄂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电商发展大计,出台政策推动电商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葛店电商基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也确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电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专班,责任到人,加快招商引资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二是加大政策扶持。2014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今年,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的实施意见》、《鄂州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动力,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鄂州开发区为加速优高电商项目招商,已为新入驻的优高电商提供16000平方的办公楼,免租金3年,并提供装修、通光纤、水电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的软环境。在葛店开发区,投资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将通过落实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待遇等,以地方财政扶持的形式实现。三是引进龙头企业。唯品会、亚马逊、苏宁易购、易商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入驻,不仅为葛店中部电商基地带来了大量税收收入,也为基地在国内外打响了知名度。已签约入驻唯品会、苏宁云商、亚马逊、上海易商、家乐福、维龙、南山集团、人福医药物流园、安博、卷皮网、佛罗伦萨、汽车超人、电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华威科智慧物联产业园、中小企业电商孵化器等知名电商企业和学校。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各区(开发区)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招商引进人才。近年来,全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论坛、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和村级管理干部、电商从业人员、电商创业人员进行培训,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000多人。五是发挥区域优势。葛店开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具有独特的战略区位和交通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其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和经济密度等各项指标都处于中部地区前列,发展电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葛店开发区围绕着电商产业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量身定做产业配套,电商基地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鄂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开口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经贸活动。先后组织22家企业参加了第121届、122届广交会,共达成意向成交3500多万美元,现场签单近600万美元。组织湖北同方高科泵业有限公司、段店杏福农业园等公司参加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17年中国(国际)水果大会等各类知名展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口企业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推动更多开口企业破零,2017年全市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30家,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有82家,达到了近几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8
226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小学校党建典型案例近年来,××市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市先后开展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年中小学校党建质量提升年中小学校党建品牌提升年活动,创新336工作法,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规范中小学校党组织,探索形成学校党建和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独具特色的学校党建+教育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为中小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一、背景与起因中小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市是广西的人口大市和教育大市,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211所(公办1764所、民办447所),在校学生143.83万人、教职工8.8万人,在职教职工党员22375名;师生人数、教师党员人数分别占全市人口总数和全市党员总数的21.2%和10.5%。近年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不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还有空白点;一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不规范,机制体制运行不顺畅;一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出现两张皮,等等。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党对中小学教育事业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校事业发展,对于维护中小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二、主要做法(一)健全三动机制,构建学校党建管理新格局一是高位推动强统领。由党委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建立市委班子领导挂点联系中小学校党支部制度,每半年调研指导,听取汇报。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开展党的建设年党建质量提升年党建品牌提升年等活动,2020年,出台《××市关于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把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纳入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范畴,通过党建工作例会测评、巡回督导考评、年终述职测评三个维度抓实过程考评,层层压实责任链条。二是部门联动同作为。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界限,通过政府搭台、单位参与的方式,将组织、宣传、财政、人社等部门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有关单位齐抓共管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联动体系,促进了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建立市、县两级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责规范和运行机制,通过召开办公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了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三是党群互动聚合力。建立中小学校党群服务联盟,依托玉高附中、特殊教育学校、一职中、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在各自领域建成全区首个党群服务中心,形成特色化党群服务集群,为广大党员群众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和一站式便捷服务窗口,有效地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阵地里、凝心在党组织工作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活动共办。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中小学校党群服务综合阵地53个,有效整合资源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二)采取三大举措,释放学校党建晋位新动能一是开展百日攻坚抓覆盖。每年集中100天时间,抓好党组织组建优化工作。建立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做到隶属情况、教职工情况、党员队伍情况、出资人(负责人)情况、未建党组织原因五个清。发挥示范学校引领带动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好队伍、发挥作用。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了100%覆盖,6所新建学校同步成立党组织,切实推动了党组织服务触角向师生有效延伸和拓展。二是推行六好标准促规范。以政治引领好、组织建设好、教书育人好、党带团队好、办学质量好、廉政建设好的六好标准为目标,从组织体系、班子队伍、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工作载体、工作运行机制、活动场所、基本工作保障等8个方面建立52项标准,形成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路线图,让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目前,全市创建中小学校六好党支部100个。三是狠抓评星定级争先进。出台强基创星攻坚大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学校党组织开展争星活动。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由上级党组织、市有关党委(工委)、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考核,市委组织部进行抽查,达到规定分数的可评为对应星级。实行动态管理,对出现8种情形的党组织,以发布黑榜通报的形式进行摘星,并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管理。目前,全市共评选出中小学校五星级党组织102个,有效发挥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三)推动六大融合,实现学校党建质量新跨越一是党建与思想教育融合,发挥党旗领航作用。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建设红色园丁培育红色基因传承三大工程,依托红色资源,建立朱锡昂陈列馆、朱锡昂
上传时间:2023-04-15 页数:9
225人已阅读
(5星级)
专题党课:弘扬优良传统 练好调研基本功同志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辉煌历程,虽然历经挫折,但并没有被击倒,反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重要原因是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等八大优良作风。其中,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科学、客观地看待问题,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并且在决策制定中注重实证研究和实际情况考虑,避免盲目主观臆断;直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解决问题和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态度和方法,强调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和策略来加以解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直面问题两大优良作风,根本就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涵盖明确了12个方面主要内容,其范围之广泛,足可以看得出中央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突出目的目标导向、基层基础导向、现实问题导向、求实求真导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入人心、达实效,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一、理解调研查究的重要意义,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国务院总理李强说过,高手在民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诚然,工作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困在办公室里感觉全是困难,走出去调查研究却总能启发思维、打开思路,也就能找到工作出路。这是对调查研究最清晰、最深刻、最明了的解释,只有深入现场、摸到实情,才能听到真话、想出实招。(一)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认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矛盾、新问题,领导干部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作出科学决策,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越是开局之年、关键之年,我们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全面贯彻全国两会各项部署,落实X党代会精神,做好基本功,打好提前量。(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既省略不得、又马虎不得。只有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听取职工群众心声,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得更准一些,细致入微地做好调查研究,才能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效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越是形势多变、情况复杂,越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调查研究,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客观实际出发,葆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在直面问题中找到办法、在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三)调查研究是转变作风提高履职本领的基础。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研究、思考,找出问题所在。调查研究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要认认真真回应社会关切,脚踏实地,以务实的作风,集中精力办好基层群众最关心的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才能听到更多的意见,获得更多的政策反馈,从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果。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强化责任担当作为,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的目的是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高履职本领,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二、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履职尽责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要想高质量、高水平履职尽责,离不开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经常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多向掌握真实情况的人民群众取经,多和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交朋友。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扎实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找出问题症结、开出管用良方,才能抓住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上传时间:2023-04-15 页数:10
225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对违法殡葬行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的探析1997年颁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依法规范了遗体处理和丧事活动管理,特别是对违规土葬、乱埋遗体、乱建坟墓等违法殡葬行为,经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明确赋予了民政部门直接强制执行的权限,发挥了法律的指引作用,也为民政部门打击逃避火化、违规建坟行为提供了有力手段。2012年底,根据新颁布的《行政强制法》,国务院取消了民政部门对上述违法行为直接强制执行,如违法行为人拒不改正的,民政部门需要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立法上的新变化,对各地殡葬管理特别是遗体火化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殡葬改革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影响尤甚,违规土葬出现反弹,火化率有所下滑。这种情况下,如何用足现有行政手段加大对违法殡葬行为的监管力度,进而加强行政与司法资源的对接与整合,维护遗体处理和丧事活动管理的正常秩序,促进殡葬改革顺利推进,已经成为殡葬管理中亟需破解的难题。一、当前治理违法殡葬行为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治理违法殡葬行为缺乏刚性处罚措施。实行火葬、改革土葬作为殡葬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遗体火化,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暂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区实行遗体入墓集中安葬,最大限度地降低殡葬活动对耕地、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实行火葬的地区逃避火化、违规土葬或在合法安葬设施以外乱埋遗体、乱建坟墓的行为,都与殡葬改革的基本要求相违背,是对现有殡葬管理秩序的破坏。《殡葬管理条例》第20条明确禁止上述行为,但按照2012年修改后的规定,民政部门只能责令限期改正,这样的行政处理方式在没有直接强制执行措施做保障的情况下,民政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效果很难达到。一是就处理性质而言,责令限期改正不具有较强的制裁性和惩罚性。在《殡葬管理条例》第20条中,责令限期改正只是单独适用,既没有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或与行政处罚并行适用,也不能等同于通过对当事人科处新的义务来达到惩戒的目的的行政处罚,其目的仅在于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使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是一种具有教育和救济功能的行政行为,因此,即使违法行为人不改正也无需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是就殡葬活动的特殊性而言,违法行为人自行改正的可能性很小。纠正遗体或骨灰违规下葬行为,不只涉及拆除墓位等违章建筑物那么简单,还会被认为有悖于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和对逝者的极端不敬,没有直接有效的外力介入,违法行为人一般不会自行改正。殡葬管理的社会环境及法制条件并不利于民政部门对违法殡葬行为的治理,责令限期改正的法律效力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是大打折扣,这样不仅影响了民政部门的行政效率,而且使其执法权威受到损害。(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面临诸多难题。当前,因民政部门对治理违法殡葬行为缺乏刚性处罚措施,加之没有直接强制执行权限,违法行为人对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理决定听之任之的情况越来越多,违规土葬、乱埋乱葬的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也随之增加,民政部门在通过自身努力无法促使违法行为人自觉履行相关行政决定时,只有寻求司法途径予以解决。《行政强制法》第13条第2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这里,违法行为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民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非是一条捷径,而要面临诸多的现实困难。一是调查取证难。违法殡葬行为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遗体违规土葬隐蔽性强,取证困难。一些逝者家属将遗体深埋后,不建造坟墓,也不留下任何标识,如果拒不配合调查,民政部门很难查出具体埋葬地点。部分违规修复的坟墓历史久远,难以确定具体的行政相对人。在可执行内容不确定或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的义务人不确定的情况下,也就不具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二是申请执行周期长。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民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必须在被执行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因此,按照法律程序申请法院处理一宗违规土葬案件,最快也要在民政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理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后,如果被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将更长。而违规土葬因涉及到遗体的掩埋腐烂,对执行具有较强时限性要求,数月后再予执行,遗体基本上已高度腐化,此时执行将会面临更多的现实困难。三是申请执行立案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第1款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实践中,法院本身就普遍存在执行案件多和执行难问题,特别是对于挖坟掘墓这类敏感特殊的骨头案,更是不愿介入,多数都是不受理或不立案,即使立了案也是久拖不决或一裁了事,直接让民政部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13
224人已阅读
(5星级)
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初步建立残疾人社会福利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作为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增长的一项具体改革措施,有力的支持了各地加大力度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政策制度框架。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初步建立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11个省(区、市)初步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残疾人在享受专项社会福利方面的特殊性,为推动和完善我国从传统社会保障范畴下的小福利政策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福利国家提供了有益探索。一、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背景2008年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基于公约精神修订了199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同年制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以人为本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促进残疾人全面融合发展成为指导方针。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对享受低保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采取其他措施予以保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中央7号文件在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也有相近表述。这些为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地方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而依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残疾人总数已达8300万以上且处于残疾高发期。基于抽样调查我国自2007年起通过多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残疾人状况和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体系,连续七年(2007年度到2013年度)发布数据及分析报告。监测结果显示,残疾人群体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三大差距。一是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加大。城乡残疾人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15%、150%,绝对收入达到15851.4元、7829.9元。但是七年来,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仅从49.1%增长到56.7%,绝对收入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见表1.1和图1.2)表1.12007-2013年度残疾人与全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图1.2残疾人家庭与全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二是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7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高于全国居民家庭8-10个百分点,2013年度达到了13.4百分点,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高于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居民水平。(见表2.1和图2.2)表2.12007-2013年度残疾人与全国恩格尔系数比较[1](单位:%)图2.2残疾人家庭与全国家庭恩格尔系数比较三是残疾人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及数额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789.4元,是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支出1.6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032.8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7倍。2013年度,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比全国城乡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2.3和8.5个百分点。(各年度情况见表3.1、图3.2和图3.3)表3.12007-2013年度残疾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2](单位:%)图3.2城镇残疾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与全国城镇比较图3.3农村残疾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与全国农村比较三大差距决定了增收减支成为残疾人补贴制度重点内容。此外,残疾人群体内部长期存在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两难问题,全国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口尚未脱贫,约占2012年底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9899万扶贫对象的12.4%(见图4.1),且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难度很大;我国2892万持证残疾人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分别为389.8万和715万,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38.2%(见图4.2),重度残疾人家庭医疗康复开支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在照料、护理、康复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给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了很大压力。值得关注的是,重度残疾人家庭往往一家无业、生活来源不稳定或依赖低保维持生计,贫困与一户多残、以老养残、老残一体等问题交织,使得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成为难中之难、困中之困,理所当然成为了残疾人补贴制度优先覆盖的对象。图4.1农村贫困残疾人占全国扶贫对象的比例图4.2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占持证残疾人的比例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政策内涵和实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新指导方针,针对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11
224人已阅读
(5星级)
正安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碧峰乡种植食药材玉竹、庙塘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洲镇活石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15
223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公务员考录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近期,对公务员考录基层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区属市中心城区,辖区内无偏远贫困地区,全区共X个乡镇、X个街道。至今全区共招录公务员X人,其中乡镇机关招录X人。二、采取措施(一)力破乡镇招人难难题。为有效解决基层乡镇机关招人难问题,我区在每年申报公务员招录计划时,注重结合乡镇机关实际,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拓宽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一是适当降低乡镇基层公务员招考职位学历要求。主要针对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招录公务员时,将学历要求降至高中或中专以上。二是放宽招考专业限制。原则上乡镇、街道机关职位均不限专业。三是适当调整报考职位年龄条件。针对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招录公务员,将年龄适当放宽至45周岁以下。四是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区乡机关职位均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五是面向退役士官士兵招考。乡镇机关根据需要设定职位面向退役士官士兵招考,近年来共从退役士兵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X人。六是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考录。每年根据实际需要,乡镇(街道)机关设置一定职位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招录。近年来先后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招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X人。七是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近几年先后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共X人。(二)力破乡镇留人难难题。为保持基层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稳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明确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新录用公务员在乡镇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五年,并及时签订服务协议。二是明确规定区直机关不得随意抽调乡镇机关公务员。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需要抽调人员的,必须经区委组织部备案审批,履行正式借调手续,明确抽调原因及时限。三是加强新录用公务员的管理。通过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及时进行任职定级,落实转正工资待遇,按时兑现乡镇工作补贴等相关待遇。对于年终考核称职以上的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年终奖金的发放。对于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公务员,按照规定给予嘉奖,并兑现相应物质奖励。各项工资福利待遇的落实,有效促进了新录用公务员扎根乡镇、服务基层。定期跟踪管理,指定专人传帮带,及时了解新录用公务员的心声和需求,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基层,亲近基层、留在基层。每年招考前,均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对我区乡镇、区直机关公务员队伍情况调研分析,了解各单位职位空缺情况及招录专业等有关需求,确保招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夯实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基础。三、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随着乡镇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尤其近年来乡村振兴建设的需要,乡镇机关亟需补充专业技术型公务员。但由于为了能够招到人,每年招录时,乡镇机关原则上不限专业,造成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型公务员。二是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流动性依然较强。由于基层条件艰苦、责任重压力大、工资待遇偏低等客观原因,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依然不稳定,在服务期满后,向区直及以上机关流动较多。三是定向招录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区在公务员招录时均面向社会面统一招考,未设置岗位面向籍贯人员、在编事业单位人员等定向招录。存在部分新录用公务员对乡村工作不了解,不能迅速融入工作岗位的情况。同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人难问题,但也造成了个别外地市考录人员不稳定的情况。五、意见建议一是区别考虑专业设置问题。根据各乡镇机关工作实际,对于职数空余较多的乡镇机关根据具体人员需求情况,可适当增设专业限制。二是适当设置定向招录职位。结合各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面向本地区户籍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定向招录的职位,缓解留人难问题。三是提高考试测评的科学化水平。尤其是公务员面试,可不固定面试模式,采取多种面试形式,如结构化面试、结构化小组、无领导小组面试等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测试,测评时可进行适当的压力测试。真正把乡镇基层亟需的人才招录到公务员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实行聘任制。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公务员队伍中来,缓解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上传时间:2023-04-15 页数:5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苏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调查前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它在解决欠发达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战略性的重大作用。笔者通过对连云港赣榆区几个典型镇的实地调研,归纳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然后通过数据对小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颇有启示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对于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小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内涵关于小城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国最早提出小城镇概念的是费孝通先生,他在《小城镇大战略》一文中对小城镇的定义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笔者对小城镇作如下的定义: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既有城市特性,又具有农村特点的社区。它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较为集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比较合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好发展潜力。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与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经济政策、资源开发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二、赣榆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赣榆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本地人常说赣榆就是缩小了的中国,中国就是放大了的赣榆。共有15个镇(见图1),由于受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地形差异等条件影响,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小城镇由于海洋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小城镇发展较快较早;近几年,中部平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正逐步加快;西部山区小城镇受环境和资源限制发展相对缓慢。图1:赣榆区小城镇分布图(共15个镇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山区)(一)小城镇区划格局清晰赣榆区小城镇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主要有沿海城镇、平原城镇、山区城镇。沿海城镇:靠近海边,渔业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工业发展较快,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裕,城镇面貌近几年发生较大变化。平原城镇:以传统农业为主,高效农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山区城镇: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景观保持较好。(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赣榆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的58.40亿元到2012年的202.31亿元,投资幅度有了较大提升,让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就业,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便捷的出行。近几年各镇均大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配套,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标准较高。2013年赣榆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3.8亿元,结合美丽乡村行动完成了243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15个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变,深受老百姓好评。城头镇2013年投入100万元新建两座日处理60吨的垃圾中转站已投入使用;塔山镇新镇区初具规模,依托小城镇建设的仿古一条街极具特色,打造的湖鲜美食一条街在向社会招标租赁经营。(三)小城镇的功能不断增强随着小城镇的建设,老百姓住进新楼房,土地由镇政府托管,就近工厂打工,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自来水、家用电器、有线电视、液化气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居民水电不愁,生活更加方便。近5年,农民人均纯收达到接近倍增的程度。2013年赣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万元,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现代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私人汽车拥有量、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近几年均大幅度增长。名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私人汽车(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万户)互联网用户(万户)年22222222度007014007014007014007013赣榆5212124600.855.7126.0567.602.4414.33表1:2007—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私人汽车等情况统计表(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镇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大致符合当地人口水平,调研涉及的各镇不同程度的将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抓手和发展重点。集聚区配置学校、医疗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各镇城镇建设基本做法,有条件的地方更是以高质量的学校和医疗机构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15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加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作覆盖和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成为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区政协工商联组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对策进行了调查与思考。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冷水滩区现有较大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37家,共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党员700名,已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77个,其中建立党总支2个、党支部75个,覆盖企业321家,党组织覆盖率达95.3%;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16家企业组织,通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等方式,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组织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引领,在理顺管理体制、扩大两个覆盖、创新活动载体等重要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区财政下拨了99万元用于落实工作经费及两新党建指导员和党组织书记的津贴。新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9个、发展党员12名,区委在党内表彰了两新领域4个先进党组织、5位优秀党务工作者、2位优秀共产党员。337家非公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划归乡镇、街道管理,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归口管理责任,形成一种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按期建成了17个党建示范点,与全区125名贫困对象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45万元余元、免费培训62名贫困学子,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扩大了党组织影响力。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动意识不够强。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思维还停留在要我抓,还没有向我要抓转变,对党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办法不多,缺乏工作主动性,许多支部都存在一个台账用到底甚至台账上党员只减不增的现象。二是企业主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由于企业主认为首要任务是经营生产,党建活动开展会影响企业生产,因而对党建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严重制约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组织生活质量不够高。个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没有经常性落实组织生活,即使开展了,也是应付了事,存在程序不规范、与两新组织结合不紧密、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四是示范带动效果不够好。除了盛湘电力、黄冈博才、奔腾文创、果秀食品、育才学校等少数几个支部党建工作形成了标杆以外,其他的示范点工作有明显差距,示范效果不强。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1.突出知行合一,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是前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学习教育。要继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理想信念教育,经常性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会议、报告、学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最前沿的一些思考、理念和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把握当下政策热点和关注点,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帮助。二是广泛宣传引导。要利用宣传栏,或借助网络,深入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是一项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工作,党建强则企业强,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增强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三是注重培养典型。要发现、培育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抓党建,促生产的典型,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形成一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奋发向上的好风气,更好地调动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四是严格政治标准。要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民营企业家评先评优、担任社会职务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出资人(负责人)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各类先进模范时,把是否支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作为硬杠杆,引导他们支持党建工作。2.突出内外兼修,激发内生动力。自身建设是基础,党组织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扎实的服务赢得信任,凝聚人心。一是抓好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要求,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建设规范化的党建阵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采取民主选举、选拔选派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发挥好带头人作用。建议由党员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出资人不是党员的,可从管理层党员中择优选拔党组织书记,内部暂无合适人选时可报请上级党组织选派、选聘。三是发展壮大党务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充实两新工委、各行业党委(综合党委)以及乡镇(街道)党建工作力量,按要求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熟悉党建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指导和推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7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提升农村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xx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全国同步且不断加快,作为主要农业省份,xx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健康与养老问题尤需高度重视。 xx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该省总人口比重约xx%,其中xx%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因农村老年人收入远低于城市老年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提供给老年人的仅是食、住等低层次健康养老服务,对娱乐健身、就医、人文关怀等高层次健康养老服务难以顾及。为提升xx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支持推广党建+农村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xx省新余市将颐养之家晓康诊所建设纳入农村民生保障事业重点工作,普遍推行党建+颐养之家+晓康诊所模式,在制度管理和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和有益探索,为该模式在全省的推广作了示范。xx各地要结合新余市经验,完善制度设计,出台设施建设、管理运营、适老化改造、等级评定、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等配套政策文件,形成制度体系。同时强化考核评价,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县两级高质量发展考评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领农村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应将党建+农村健康养老服务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压实其工作责任。 着力增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建议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支持政策,增加服务供给。着力健全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学校、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农民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增设为老服务内容;通过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构建满足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务料理、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需求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要培育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连锁企业和组织,创新养老服务的提供方式与服务机制,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病床、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融合,打开养老机构围墙,盘活医疗护理资源,把养老机构的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服务延伸到居家老年人,通过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为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民间资本运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医疗等技术手段,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发展面向养老服务的远程医疗、心理咨询、家政预约、服务缴费、健康咨询、物品代购、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项目。探索时间银行嵌入农村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对老年人参加志愿和互助服务的情况进行记录与考评,当老年人有养老需求时,可通过时间银行平台兑换和提取他人和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 支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新业态 建议加速产业数字化提升,支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新业态。畅通养老服务链条,实现服务无缝衔接。建立农村智慧养老云,将老年人、子女、养老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社区商铺、移动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建设立足于农村的云上服务平台,精准分析老年人的诉求、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解决老年人的困难,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产品,研制便于老年人操作的终端设备,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推进养老服务技术研发,鼓励多主体合作建立养老科技研发中心,基于农村养老机构的需求进行养老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将各方优势结合起来,为促进养老服务与科技融合、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科技政策实现对养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重点支持老年人护理与康复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先进技术支撑养老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和自主发展,增强养老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技术应用到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商业转化。养老行业组织是推进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的重要主体,在养老与技术融合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来改造传统养老服务业。加强政府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建立创新中心或孵化器,汇集产业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推行技术示范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的商业转化。 着力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强政策供给,形成各方合力。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完善、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医院可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可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要承担养老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任务,提高养老机构医务人员的诊疗康复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医院、康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5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方案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纲要实施时间过半,为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2020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经请示国务院同意,科技部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特制定本方案。一、评估目的《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同时,国内外发展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态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次评估的目的:一是全面掌握《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客观评价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化,及时发现纲要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二是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需求,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提出下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对策,包括重大任务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充实调整建议;三是通过开展评估,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引导,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二、评估原则中期评估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客观公正。以事实和客观信息为依据,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发扬民主,充分讨论,确保评估结论的客观公正。评估结论主要依托专家研究形成,相关部门负责为评估专家提供信息及必要支持。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当前和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需求,紧密围绕《科技规划纲要》实施,对我国科技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高端人才培养、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等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坚持全球视野。充分考虑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的互动与融合,在全球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纲要实施和中国科技发展作出判断。积极拓展评估的国际视角,充分听取国外专家咨询意见,为评估结论形成提供重要参考。坚持广泛参与。广泛动员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评估,充分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机构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以及人民团体的意见,也要注意听取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评估目的、评估专家、评估机构、评估发现和阶段性成果采用合适的方式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评估范围与内容(一)评估范围。本次评估的范围是《科技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自2006年颁布至今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成效,评估节点截至2013年6月30日。评估活动按照全面评估、突出重点的思路,以纲要目标和任务部署为主线,对纲要整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对战略目标的阶段性实现程度作出客观评价;重点关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和配套政策的实施情况,对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化、科技支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创新政策环境、形势变化与挑战等作出评价,并提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政策措施调整充实的建议。(二)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7个部分,26个评估要点(详见表1):1.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主要发展指标的进展情况,对纲要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作出客观判断,预测2020年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进展与效果。对重大专项的任务部署和进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客观评估重大专项实施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和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3.各领域科技任务实施进展与效果。深入调查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等方面的任务部署和实施进展,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变化、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的成效等进行客观评价。4.配套政策实施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与效果。深入调查科技体制改革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投入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客观评价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创新环境发生的变化,对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识别分析。 5.纲要的组织实施机制。对纲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各地方、部门落实纲要的机制,纲要实施与科技资源配置的衔接机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12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常态下江苏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政策研究前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从江苏的情况看,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趋于增多,社会安全稳定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公安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公共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探寻治理途径,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职责使命。一、社会公共安全的政策导向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它关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体的生存发展。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传染病、自然灾害、食品药品环境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安全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和拓展,除了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外,越来越关注涉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制定完善公共安全政策,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是其应尽的责任。面对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安全管理,针对本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规范,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一是树立风险社会理念。普遍关注并接受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将其作为调整公共安全管理对策、改变公共安全管理观念、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理论依据。二是拓展公共安全管理内涵。由自然灾害领域逐步扩展到各种人为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领域。三是注重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实现从单一的应急反应向危机的全过程管理过渡。四是借助社会力量。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外,还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安全管理和危机应对。五是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的组织与权限、职责与任务,为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针对不同时期凸显的问题,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社会治安管控方面,先后作出了开展严打斗争、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开展平安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政策安排,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003年SARS爆发后,党和政府对公共安全认识更加深化,在2006年3月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将社会公共安全内涵从社会治安扩展到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领域。二、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实施的社会公共安全政策措施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重大政策,紧紧围绕不同时期平安江苏建设的目标定位,立足全省社会公共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和公安机关职能,从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等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参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社会公共安全政策措施,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有力保障和促进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江苏两个率先发展。一是情报先行、源头预防的维护稳定政策。始终将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完善情报信息收集、预警、研判机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对社会稳定风险的预知预警预防,避免因决策不当引发不稳定事端。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公调对接、交调对接、网调对接等工作模式,推动维稳工作向前端、向基层延伸,主动防范、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二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治安防控政策。坚持依法打击与严密防范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整体防控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省打击犯罪总绩效和命案侦破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较早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形成城乡一体、打防一体,人技结合、动静结合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扎实做好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素管理,严防重点人漏管失控造成的现实危害。积极探索群防群治实现路径和各种形式,发展壮大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提升治安防控社会化水平。三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监管政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建立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在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方面,推动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源头管理,依法严查突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创造车畅人和、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加强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强火灾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构建消防安全治理新体系。在危险物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进危险物品单位安防达标建设,加强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全过程监管,全省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被监管单位危险物品丢失、被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11
222人已阅读
(5星级)
苏州园区书记的深思考: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怎么办?苏州工业园区因改革而腾飞,因开放而奋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随着全国各类开放平台、创新平台日益增多,园区发展遇到瓶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前不久,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群众》撰文认为,面对问题和挑战,惟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苏州工业园区因改革而腾飞,因开放而奋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全国各类开放平台、创新平台日益增多,园区中新合作的特有优势有所弱化,已有的政策功能、体制机制优势不再突出,以外资为主体、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园区还面临着资源瓶颈制约加剧、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怎么办?惟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以敢为人先的担当,推进更深层次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环境。改革是园区最强的基因。我们将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靶点,大胆闯、大胆试,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坚决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两大国字号改革,推进先行先试探索、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效能提升三大工程,率先复制自贸区投资双向开放、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现代政府管理四大领域24项政策,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在信息化支撑、不见面审批、平台型监管、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对标国际先进,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力争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以勇当尖兵的干劲,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构筑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新优势。开放是园区最大的优势。我们将抢抓中央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提升园区在全球范围资源汇聚和配置能力。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实施招商管理体制改革,聚焦发力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三年内集聚100家地区金融总部、100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业。坚持高水平走出去,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完善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功能,对接融入上海自由贸易港,谋划走出去战略支点,放大中新合作效应。坚持以我为主发展,紧跟国际产业变革和发展前沿,推动园区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转变。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更大力度创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创新是园区最强的动力。我们将把自主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长远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原创技术、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形成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面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加快建设纳米大科学装置、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国内外大院大所、研发中心,集聚一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境外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5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坚韧不拔的勇气,推进更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园区经验的时代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园区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我们将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方位新坐标,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福祉各方面,统筹推进富民增收、生态优化、文化繁荣、法治建设四大行动计划,打响绿色园区、文化园区、平安园区、幸福园区四大品牌,使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生活更加美好,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定者、趋势引领者,努力展现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4
221人已阅读
(5星级)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为落实*公司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聚焦*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在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全方位创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渠道,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领域的保障作用,现对我段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的调研情况进行如下报告。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分析我*现有专职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工程系列*人,占比*%;财务系列*人,占比*%;经济系列*人,占比*%;统计系列*人,占比*%。其中副高级*人,占比*%;中级*人,占比*%;初级*人,占比*%。学历情况:其中硕士学历*人,占比*%;大学本科学历*人,占比*%;大学专科*人,占比40%;中专学历3人,占比3.3%。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人,占比*%;36至40岁*人,占比*%;41至45岁*人,占比*%;46至50岁*人,占比*%;51至55岁*人,占比*%;56岁及以上*人,占比*%。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成长成才路径过于单一。一是晋升通道相对局限。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专业性不够突出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人才没有以深挖自身技术潜力和发展技术特长为工作主线,没有形成技术业务至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大多数专业技术干部都是以晋升为管理人员为工作目标,缺乏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踏踏实实走技术创新路线的技术骨干,整体技术工作水平虽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在段整体改革创新上,无论是**还是*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都很难为现有的现实工作实现技术突破和技术革新的目标。二是梯队建设不够合理。目前**主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力量大多是依靠现有的干部队伍,没有充分发挥出工人中具有较强现场实作经验的首席*、高级*,以及全日制本科、专科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这两类群体的优势。一方面是受身份的影响和限制,工人队伍中的技术骨干失去了创新的前进动力,技术水平提升遇到瓶颈;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均放置在了*一线上,忽视了所学知识与技术业务的有机结合,在忙于日常基础工作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兴趣。三是评聘方式还需优化。在近两年开展的职称评审工作中,虽然*公司文件中在政策上放宽了评聘条件,改变了以往唯数量、唯论文、唯职务、唯资历的现象,主旨在通过个人专业技术特长的材料展示,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总体目标。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绝大多数专业技术干部的材料均为**的工作文件或作业指导书,逐步形成了以日常工作代替技术突破的不良循环。2.培养培训方式缺乏实效。一是崇尚专业的氛围还未形成。首先是在*、*、*等相关专业领域上,未能有效形成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人才梯队。在各系统的专业队伍上,专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体现不够。与此同时,各专业技术职务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职责未能准确明晰,部分*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变成了各部门的小秘书,主要负责*日常的内业工作,更加无法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培育培养的目标。二是业务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目前*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上,整体内容普遍偏向于政治理论、综合管理等方面的通用课,缺乏*、*、*等领域的专项培训内容。同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技术工作很难从外部引进整体化、规范化较强的理论或者实作经验,多数是通过系统内部的循环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缺乏更高层级的专业指导,仅仅依靠自身工作岗位上对经验的积累,无法达到通过提升理论基础达到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3.激励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一是缺少高技高薪的鲜明导向。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分配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未能够合理体现出技术能力水平这一参考指标,缺乏针对性的奖励机制,固定工资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缺少优胜劣汰的严格手段。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聘任上,没有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人岗相适这一核心思想。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老守田园,不仅缺乏想事干事的动力,而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错误思想仍旧存在。而另一部分有想法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成为中层管理者,缺乏对专业技术持之以恒的专研劲头。三是缺少领军人物的带动引领。自**恢复建立以来,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业绩突出的人员始终没有太多增长,而且这部分人员大多已经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在专业技术指导以及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上越来越不明显。三、几点建议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动摇。要逐步建立以党政领导班子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目标工作责任制,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培养工作方式,突出在政策上、待遇上、制度上的倾斜,坚持目标导向,努力开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逐步打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2
上传时间:2023-04-01 页数:5
221人已阅读
(5星级)
苏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调查前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它在解决欠发达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战略性的重大作用。笔者通过对连云港赣榆区几个典型镇的实地调研,归纳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然后通过数据对小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颇有启示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对于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小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内涵关于小城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国最早提出小城镇概念的是费孝通先生,他在《小城镇大战略》一文中对小城镇的定义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笔者对小城镇作如下的定义: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既有城市特性,又具有农村特点的社区。它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较为集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比较合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好发展潜力。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与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经济政策、资源开发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二、赣榆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赣榆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本地人常说赣榆就是缩小了的中国,中国就是放大了的赣榆。共有15个镇(见图1),由于受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地形差异等条件影响,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小城镇由于海洋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小城镇发展较快较早;近几年,中部平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正逐步加快;西部山区小城镇受环境和资源限制发展相对缓慢。 图1:赣榆区小城镇分布图(共15个镇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山区)(一)小城镇区划格局清晰赣榆区小城镇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主要有沿海城镇、平原城镇、山区城镇。沿海城镇:靠近海边,渔业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工业发展较快,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裕,城镇面貌近几年发生较大变化。平原城镇:以传统农业为主,高效农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山区城镇: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景观保持较好。(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赣榆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的58.40亿元到2012年的202.31亿元,投资幅度有了较大提升,让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就业,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便捷的出行。近几年各镇均大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配套,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标准较高。2013年赣榆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3.8亿元,结合美丽乡村行动完成了243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15个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变,深受老百姓好评。城头镇2013年投入100万元新建两座日处理60吨的垃圾中转站已投入使用;塔山镇新镇区初具规模,依托小城镇建设的仿古一条街极具特色,打造的湖鲜美食一条街在向社会招标租赁经营。(三)小城镇的功能不断增强随着小城镇的建设,老百姓住进新楼房,土地由镇政府托管,就近工厂打工,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自来水、家用电器、有线电视、液化气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居民水电不愁,生活更加方便。近5年,农民人均纯收达到接近倍增的程度。2013年赣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万元,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现代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私人汽车拥有量、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近几年均大幅度增长。名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私人汽车(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万户)互联网用户(万户)年22222222度007014007014007014007013赣榆5212124600.855.7126.0567.602.4414.33表1:2007—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私人汽车等情况统计表(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镇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大致符合当地人口水平,调研涉及的各镇不同程度的将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抓手和发展重点。集聚区配置学校、医疗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各镇城镇建设基本做法,有条件的地方更是以高质量的学校和医疗机
上传时间:2023-03-28 页数:15
221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