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主题教育存在问题30例.docx简介:
主题教育存在问题30例1.标题党现象:部分单位和个人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将非主题教育相关内容包装成主题教育报道,不尊重事实,颠倒是非,哗众取宠,导致主题教育失去真正意义。2.形式主义:仅仅注重主题教育的形式,缺乏实际效果。比如,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大会等,应付活动要求,草草了事,不注重对内容的提炼,缺乏针对性和深化性。3.一刀切做法:在开展主题教育时,采取一刀切做法,忽视不同党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做深入调查,带着硬性命令,导致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4.重形象轻实效:注重主题教育的宣传效果,雷声大雨点小忽视党员的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导致主题教育形同虚设。5.缺乏长期机制:目前主题教育还存在缺乏长期机制问题,很多单位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之后,即停止了相关工作,隔一段时间再开展,难以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6.缺乏结合实际的教育内容:一些主题教育内容过于泛泛而谈,缺乏与党员、群众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特色内容,难以引起广大党员的兴趣和积极性。7.重点不突出:有些地方或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时,内容过于琐碎,重点不突出,一上来就是学习各种精神,购买各类书籍,却没有凝练升华,缺乏针对性,难以引起党员思想上的共鸣。8.党员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党员参与机制和奖惩机制,导致党员的积极性不高,主题教育难以取得实际效果。9.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落实,没有将主题教育内容贯穿到党员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题教育浮于水面,如蜻蜓点水,难以取得实际效果。10.统一思想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未制定明确的方案和落实细则,导致党员思想不够统一,影响了主题教育的实效性。11.重视不够:只负责发号司令,不负责带头冲锋。领导干部对于主题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认识不足,导致主题教育的深度不够,效果不佳。12.主题教育形式单一:开展主题教育时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内容枯燥,未能结合新时代新媒体的特点,难以吸引和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13.考核过于功利化:将考核作为唯一目的,强调绩效,忽视了主题教育的思想意义和深刻内涵,导致党员干部外在新鲜,内在污秽。14.党员素质不高:党员内部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思想共同体,无法形成高素质群体的辐射效应,影响了主题教育的效果。15.时效性欠缺:缺乏对时效性的关注,主题教育内容过时,照搬照抄,拿以前的主题教育材料不做更新修改,难以引起党员兴趣和共鸣。16.地方化和个性化差异:不同地方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难以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主题教育方案,影响了主题教育的实效性。17.基层组织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质量较低、组织薄弱,难以有效地开展主题教育,影响了主题教育的效果。18.政治正确性不够:难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而只是敷衍了事,主题教育的政治正确性不够,影响了党员的思想转化。19.信息公开度不足:缺乏对各项工作的信息公开,党员对主题教育的了解程度不高,只停留在学习层面,对于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浑然不知,难以发挥主题教育对党员的思想引导和巩固党员队伍的作用。20.效果评估不充分: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主题教育的效果,难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把简单的谈话、考试就作为效果评估的好坏。21.执行力不足:开展主题教育计划和方案,方案很美丽,执行很费力,主题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丧失了实际效果,最后变成皇帝的新装。22.参与度不够:开展主题教育计划时没有给党员提供足够多的参与机会,有时候只是针对某个群体,广泛度不够,范围狭窄导致党员对主题教育失去积极性。23.短期行为:将主题教育看成过程,但没有将其拓展成长期系统的思想教育行为,导致工作重心没有真正转移到程序化、系统性的主题教育。24.落实不到位:有些地方或单位开展主题教育的计划中,针对性、深度不够,只通知不落实,只落实不执行,只执行不评估主题教育失去了推动作用。25.党员意愿被忽视:忽略党员个人意愿,采用了唯上级命令式的思维方法,导致党员对主题教育缺乏主动性。26.创新性不足:开展主题教育的计划缺乏创新性,导致问题缺乏更深刻地思考,未能很好激发党员干部的思维。27.多元化缺乏:在有些地方或单位开展主题教育计划的时候只有部分党员参与,而其他党员没有纳入整个计划,思想无法很好融合与碰撞。28.认识不到位:某些地方或单位开展主题教育计划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忽略了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按计划行事,未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强调和宣导,难以形成长效机制。29.推进不及时:在时间上过于拖延,上个月的精神下个月宣导,下个月的精神下下个月贯彻,错过了关键的时期,导致主题教育的推进难以取得效果。30.反馈不充分: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缺乏对主题教育工作及时的改进,缺少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收集,主题教育无法闭环发展。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5页,其中可免费阅读5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