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治”方略调研报告.docx简介:
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治方略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乡村处于国家治理的底层,为解决乡村的可治理性,有关文件把乡村界定为乡镇及其以下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两个层次。依照此标准统计,我国大约有xxxx个乡村组织,乡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xx%。基层治理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县乡一级的政府部门,或者指城市社区一级的部门,以及各行政部门的职能部门。乡村治理成效不仅影响乡村自身发展,更牵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自治、法治、德治(以下简称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我们要认真研究乡村治理进程中三治方略的内涵、作用和实施进路等问题,揭示乡村三治方略的内在逻辑和制度安排,夯实乡村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助力乡村良政善治的达成。一、三治方略的内涵、体系、内在机理根据中央文献资料和有关文件,乡村基层治理方略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并通过实践运用、检验且效果良好、显著的手段和策略。所谓三治是乡村各级组织按照我国治理体系进行的自治、法治、德治。目前在社会治理上,一般都把乡村基层治理定位于村级治理,三治是基本方略。(一)三治方略的内涵乡村治理中将三治作为一种系统化工具、策略,实现乡村良政善治的效果且被自觉采用时,就称为三治方略。其中自治本质上就是民治,即民主之治,也就是人民共建共治共享。通过自治增加活力,创新自治运行机制,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自治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内生驱动力,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权益,以主人翁身份积极参与其中并享有评判权。法治是通过规则之治、程序之治实现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全面贯彻,是乡村治理的基本手段。良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手段推进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司法便民、调解模式的创新及社区网格化等推进法治效力在基层的广泛应用。德治,即以德治理,对乡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宣传,以实现党的思想渗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活动。通过强化道德教育,以德润人心,引领民风。通过德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教家风、道德评议的作用。将德治内化为村民尊重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对自治和法治形成补充,以德治扬正气,最终实现乡村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二)三治方略治理体系三治方略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一是三治方略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三治方略的合理运用。三化有利于促进治理组织的合法性构建和治理能力建设;合理运用可以实现对乡村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三治方略主体是乡村地方党组织和乡村治理组织,包含乡村地方党组织(县级、乡镇级党委),也包含其他乡村各级组织(乡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群体组织和其他乡村单位等),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三治方略的客体是乡村公共事务。乡村治理领域涉及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乡村治理四大核心领域。治理主体在自身合法性构建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同时扮演着乡村治理客体的角色,此时,三治方略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同一性。乡村党组织通过执掌乡村政权、全面治理乡村各领域的公共事务发挥作用,三治方略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三)三治方略的内在机制由于自然禀赋和历史原因,三治方略的运用主要是以三治分开的状态发挥作用,分别按照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对乡村进行社会治理、乡规民约教育和自我约束。由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乡村三治方略的内在机制不仅要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强塑良好组织环境和政治生态,更要满足社会期望、消解群众和乡村干部对乡村治理的价值认知,在实践中协同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乡村治理要统分结合,从制度调适、环境优化和动机重塑多个维度构建治理体系新机制,三治合一,才能实现治理有效。作为治理活动,三治通过分工协作、权责明晰实现全面领导乡村各领域的公共事务。但因目前乡村开放性不断加大、村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等,治理乡村各领域的公共事务需要将国家权力与乡村群众力量有机结合,实现三治融合。通过计划决策、领导指挥、组织协调、控制干预实现各级政权组织治理资源的有机整合,增强治理能力;通过对乡村政权机构的意志输入、干部进入、组织嵌入和思想渗入,通过乡村治理高效化、乡村治理民主化、乡村治理协同化、乡村治理德教化和乡村治理法制化,高效推进乡村治理,确保乡村发展和稳定。三治方略作为一种系统化手段和方法,三治融合和三治分开是缺一不可的,三治融合是实现乡村治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16页,其中可免费阅读10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