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pdf简介:
数学是小学很重要的一门课,如果小学数学没学好,以后初中学数学学起来也会很吃力,所以,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让今天的疏忽成为终生的遗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小学各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1、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要按时完成,另一方面是训练孩子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孩子练习写数和写算式。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够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工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是在对面人的左边还是右边。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问问孩子: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孩子一边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孩子是这样的要好得多。总之,一年级孩子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1、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家长可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孩子觉得加法的累积,再介绍乘法,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愿意去学乘法了。2、利用生活知识学习。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孩子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家长就先用一些生活经验来帮其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孩子理解题意。3、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孩子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4、为孩子创造机会,使他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孩子已经知道了,家长可以提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孩子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与家长讨论,孩子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家长从孩子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孩子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他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加强三年级孩子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的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例如,孩子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孩子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家长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2、重视和加强孩子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孩子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孩子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3、观察活动所谓观察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家长可以提供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有序特征,然后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孩子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孩子边观察,边思考,以发现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7页,其中可免费阅读7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