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2篇)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docx简介:
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2篇)目录1.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22.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7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尊敬的xx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上午好!非常高兴每一届中小学校长的论坛,我基本上都参加了,今天又来参加,看到很多老朋友。今年是xx同志为xx学校题词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xx周年。今天我们全国都在学习XX大的精神,XX大提出来要全面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这样一个学习XX大的背景之下,我们重温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感觉到又有非常深层的含义,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具有时代性、前瞻性、战略性。大家想一想,19xx年我们国家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我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还是非常表面的,从字面上来理解,要为现代化服务、要向世界学习、要面向未来。但是它深层的含义是什么?大家想一想,我们19xx的时候,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人才,当时我们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但是当时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三个面向的精神、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面向高科技、面向科学技术。xx同志在19xx年、19xx年教育工作会议和科技工作会议的时候就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是什么呢?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科技,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当时我们19xx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技术,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面向世界,就是科学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当时掌握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手里头。所以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世界想学习科学技术。面向未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未来的教育,所以我今天说,我们重新温习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提出40周年的时候,它的深刻含义。结合今天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是全面的、是结合我们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关键是人才,教育是基础,人才靠教育来培养,我们的教育怎么能够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怎么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掌握高科技、掌握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很多挑战,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我们不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将来就要落后。大家最近这个时期都能看到,西方国家看到我们中国的崛起,用种种方法来围堵和限制我们,我们怎么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在科技上自我创新,我们现在有很多核心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到了小学慢慢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志向,为祖国而学习,而我们民族的将来而学习,为我们的未来而学习,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校长们、我们地方的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要再追求升学历、追求考上xx北大,当然我们要培养一些基础人才,我们要培养大众的创新意识,杰出人才和创新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杰出人才可能是少数人,很杰出的,为国家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有发明、有创作,但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现在我们还遇到了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大数据、互联网ChatGPT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对我们教育都是很大的挑战。刚才钟秉林会长也讲到,科学技术会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来因材施教。我觉得我们当前对信息化在教育里的应用,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当然我是外行,但是我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利用的还不是很充分,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它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开放性、互联性,是要用大数据来了解我们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来进行因材施教,不了解学生的特点怎么来因材施教!通过这些大数据,同时通过互联网来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好像做一个PPT、做一个课件就是信息化了,这远远不够,是最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因材施教,来了解每个学生,及早地发现我们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在使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技术和人文的关系。现在技术改变了我们教育的生态,改变了我们教育的环境但是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不会变的。人是要人来培养的,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是不会消亡的,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所以我们要在利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还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加强老师和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10页,其中可免费阅读10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