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征文0.docx简介:
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征文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XXXXXX今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内涵和外延上包含作为人的共同体和作为文化的共同体两方面,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作为人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建设了祖国的美好山川,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上,56个民族又是一体的。作为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各民族文化始终在相互对话和碰撞中交汇、交融、交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以汉文化为主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认同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历史证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积极、主动的交融与借鉴,将共同推进民族关系高度融洽、民族文化高度繁荣。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性继承和延续这一历史血脉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实践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国情意识,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正确树立、真正树牢政治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实现共建共享;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中华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血脉的创造性转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创新性发展,最终体现在共有物质和精神家园要共同建设的理念和行动上。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精神归宿,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它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明确具体的指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由各民族共同建设,要提炼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思想精华,充分挖掘和汇集各民族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只有积沙成塔、涓流汇河,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铸得更牢。建设美丽新xx,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逐步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继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站在更宏观、更长远、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发展必须注重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资源、保护生产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融合,通过科学评估和测算,实现人口、资源和国土等要素相匹配,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为实现我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xx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布局和审批宗教用地,把好建筑风貌引导关,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工作之中,为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4页,其中可免费阅读4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