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docx简介:
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XXX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样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文明的本质,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把握和理解文明的产生及演进。站在唯物史观高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契合及本质关联,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出面向世界、指向未来的文明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文明发展规律中认清其生成条件、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增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自觉及责任担当。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马克思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的形态、演进并非依循时间累积而自然形成的,也非依循精神想象而建构展开的,它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展开的成果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华文明激活的当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果实。从唯物史观视野看,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自主活动而非精神进步,是交流互鉴而非硬性教化。它的生成是有条件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既有现代文明生成的普遍性条件,也有中华民族历史承继的特殊性条件,是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上的创造性生成。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条件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丰厚土壤,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它回答着中华文明从何而来,也预示着中华文明到何处去。中华文明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相互浸润下成长,持续沿用的文字、独特的史学传统、融于民众生活的观念体系使其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文明内部,各民族文化互通交往,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融摄欧洲文明、佛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使其在互学互鉴中绵延不绝。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虽历经劫难,但从未中断,并且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文明结构要素影响看,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质的规定性,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条件。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核心。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春秋繁露·仁义法》)、洵美且仁(《国风·郑风·叔于田》),讲仁爱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政治观念、一种治国之道反映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为政以德由己度人的宇宙观、政治观及道德观,它内在规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集体性,使它与西方推崇的原子化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呈现本质的区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以民为本(《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民为国基(《尚书·洪范》),重民本作为一种政治要求反映着中华民族始终有清晰的民本观,它内在规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民性,使它与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至上呈现本质的区别。守诚信、崇正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基石。诚者,天之道也;诚之道,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守诚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遵循的道德品质及价值尺度,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之一,融入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要求。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崇正义彰显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精神基因,它已升华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精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中华民族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的箴言,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中学西传、西学东渐等生动故事。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内在规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使其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终结论等狭隘思维方式。没有中华5000年文明,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没有中华5000年文明,也没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蕴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价值禀赋及内在追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接续发展,它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源,亦是其建设的内在条件。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近代以后,中华文明遭遇到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面对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坚定地扛起文明复兴的重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奋斗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实现中华文明的换羽新生。近现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条件。从唯物史观视野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23页,其中可免费阅读5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