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心得体会:从春节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docx简介:
从春节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XXXXXX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理念,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追求。春节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鲜活见证,它从上古一路走来,伴随中华民族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深深融入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春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中都可以得到清晰展现。一春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一年丰收之后的庆祝活动,甲骨文中年就是人背负禾粟的象形字,本义即农作物的收获。在先民庆祝丰收和祈求丰收的活动之中,形成了岁末祭祀先祖神祇的腊祭。《隋书·礼仪志》记载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说明腊祭蕴含除旧迎新之意。腊祭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说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为上古帝王,或说为尧,或说为神农氏。腊祭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成为一个盛大节日。《礼记·杂记下》记载孔子弟子子贡看到的腊祭场面是一国之人皆若狂,可见当时节日气氛之浓厚。汉武帝以前,历代岁首所在月份各不相同,夏以寅月,商以丑月,周以子月,秦以亥月。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颁布太初历,确定用夏正,即以夏历正月朔日(初一)为岁首。自此以后的两千多年里,除了几次短暂的变更,汉武帝确立的岁首一直延续下来。历史上,岁首又被称为元日、元朔、元辰、元旦、正旦、正朔、新正、岁日等。汉代《四民月令》记载正旦之日要躬率妻孥,絜祀祖祢,子孙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还要谒贺师长亲朋。我们看到,后世过年的习俗在两千多年前大体都已形成。辛亥革命之后改用公历,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改称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少已传承了两千多年,其源头更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其中祭祀祖先、迎新祈福等传统习俗及其精神内核亦是一直绵延不绝。二春节是一个除旧迎新的节日,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新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孜孜不懈地追求变化、追求发展、追求进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可居文库——海量学习资料,手机电脑均可下载www.wenkeju.com来创造辉煌文明、历经磨难却愈发壮大的精神源泉。《礼记·月令》讲: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中国古人以自然秩序为人间秩序的源头和规范,人间的生产生活、政治活动都要因循四时节律。元日是一年之始,元日的前一天则是一岁之终,被称为除日或除夕。除即去除之意,去除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意味着灾祸疫病的驱除,各种旧秽的扫除。改岁宜新,是说人们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履端元日,正始之初,人们企盼新的一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年岁更替之际,中国人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有应转悟前非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的自我反省,更有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的自我勉励。无论老少,都期许新年当有新作为。新春万物资始,要惟新政理。《周礼》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孙诒让解释说:正月正岁,岁时更始,将以除旧布新,明布治县(悬)法,皆所以新王事也。王安石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借咏元日,抒发除旧立新的意象。春节的名称其实也是在传统之上的创新。春节之文可居文库——海量学习资料,手机电脑均可下载www.wenkeju.com称古代早已有之,《后汉书·杨震传》载冬无宿雪,春节未雨,但这里指的是立春。今天的春节是给旧称赋予了合理的新内涵。从遥远的腊祭到今天的春节,从桃符到春联,从压胜钱到压岁钱,还有腊八、小年、除夕、守岁、破五、元宵等年俗的逐渐形成,春节一直在与时俱进。时至今日,网上拜年等新的过年方式不断涌现,春节文化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三岁首在古代又称正朔,正即正月,朔即初一。古代正朔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史记》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自汉武帝确定夏正以后,后世虽然不轻易改正朔,但颁布历法仍然是王朝统治的象征。大一统除了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也体现在礼乐等方方面面。大一统观念的确立也与正月紧密相关。大一统一词出自《春秋公羊传》,其认为《春秋》首书元年春王正月就是为了推重一统。于是一年之始被赋予了独特意义,成为维系大一统的政教之始: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虫,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自汉代起,历代皆在元日举行盛大的元日朝会。四方来贺万邦来朝,齐八荒于蕃服兮,咸稽首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7页,其中可免费阅读7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