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关于共富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docx简介:
关于共富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有着拔除穷根的价值、在发展嬗变中有着强技富民的取向、在修身养性中有着润泽精神的作用,充分彰显其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突出的经济效益和民生属性。在当前省市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合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一、教育对于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在地区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于国家,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延续历史文脉中起到传承和发展的具体作用;于社会,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整体增强社会生产力和发展力;于个人,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教育之于共同富裕,可以视为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息息相关、环环相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背景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答题,必须坚持优化供给、均衡分配。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关键在均衡,要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切好。共同富裕所定义的蛋糕,不仅仅是涉及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就业机会均等、收入分配均衡,更应体现在公共服务体系上的优质优享、公平公正。根据各级党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时期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等等。具体到教育领域,要立足市域角度,在不断做大公办资源总量盘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均衡配备师资、设备、学位等各类指标,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不断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进而逐步缩小个人见识上、能力上的差距,让每位学生站在统一起跑线上成长成才,用教育的优质均衡筑牢共同富裕背景下发展的均等机会。 (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先手棋,必须坚持贯通培养、提技赋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进而使社会收入结构趋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目前,社会学家也普遍认为,橄榄型的社会人口结构最为理想,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扩中提低的首要任务在于大力开发人力资本,而教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从根本和长远来看,只有通过不断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职教成教等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的育人体系,切实增强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专业技能对产业结构的匹配性,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才能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立足各自发展领域大展身手,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提高,尤其是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尽快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环境下满足群众精神富有的着力点,必须坚持以教塑文、文教相融。共同富裕是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既要物质的积累、又要精神的丰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时期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只是把目光聚焦于经济数量增长快与慢,而是更要兼顾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各项民生体验的好与坏,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增强、文化生活的满足,在家门口就能深切感受到诗与远方。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和教育始终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能够带动形成高尚的文可居文库——海量学习资料,手机电脑均可下载www.wenkeju.com文化氛围,而独有的文化内涵反过来也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促进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因此,要坚持发挥教育的牵引、带动和传承作用,结合城市精神,通过文化资源供给、精神文明教育、文艺活动开展等方式引领主流价值、宣传主流文化,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价值观念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着力夯实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文脉根基和精神底蕴,在全社会上下渲染起积极向上、和合共生的浓厚氛围。二、共富场景下的教育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助力全市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拼图之一,近年来始终紧跟城市发展步伐、聚焦城市能级提升,统筹推进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助推市域共富先行示范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发展基础。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坚持大市一盘棋,以项目为王的坚定意志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行动,按照相对均衡和突出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前谋划教育校网布局与未来城市发展实现同步联动、同频共振,统筹市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加快17个续建类、新开工类建设项目,同步布局17个前期类项目,有效形成规划一批、攻坚一批、投用一批梯次推进的教育项目建设大环境。自十三五以来,全市教育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