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从农产品需求看新时期质量安全管理.docx简介:
从农产品需求看新时期质量安全管理民以食为天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对吃的追求不尽相同。新时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根据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针对性进行调整和引导,更好实现良性互动。一、农产品需求层次分析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20世纪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该理论成为人文管理领域的重要基础。同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数量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优质的需求、个性的需求、文化的需求,消费者实现了低一层次的需求后也将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农产品各层次需求关注的重点包括以下内容:数量的需求主要是具备数量充足的农产品,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也就是常说的粮食安全。安全的需求,主要是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能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危害,也就是常说的食品安全。优质的需求,是指农产品的品质更加优良,营养元素和其他功能成分符合人体健康需求。个性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偏好,针对性挑选自己钟意的农产品,展示个人风格和品位。文化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已不是消费农产品实物本身,而是其背后蕴含的人文、历史、情感等难以物化的因素,以实现深层次的触动和共鸣。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和农产品需求层次有一定相通之处,即前两个层次的需求侧重基本保障,后三个层次的需求侧重品质提升。二、我国农产品各层次需求发展状况(一)基本数量需求情况。从以前的以粮为纲,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问题对于我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战略。但随着农业生产保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粮食产量十连增,菜篮子工程又让农产品副食种类不断丰富,数量需求问题目前已不是普通消费者的主要担忧。(二)安全需求情况。随着数量需求的解决,人们对农产品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质量安全上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2001年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6年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科学管理。经过努力,目前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时有报道和炒作,但质量安全基本面稳定且向好,总体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这其中一个重要抓手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其产生背景各有不同,但都对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超过10万,产地面积及产品总量均占到全国耕地面积和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40%,建立了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模式,成为生产、流通、消费的主导力量。(三)优质需求情况。在我国,农产品优质化工作一直在开展,但提上主流工作的时间相对不长。比如对特定阶段、部分产品(如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重点人群(如孕产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进行了营养改善性工作;各级各部门也经常开展了一些优质农产品评选;绿色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这方面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的需求日益增强,国家也加强了干预和引导。《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将优质食用农产品列为发展重点的第一位,提出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四)个性需求情况。尝鲜、品特、体验是基本消费规律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数量巨大。国家先期开展过特色农产品方面的工作,提出过《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标志性的事件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实施,让这项工作有了制度化、国际通行的管理手段。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其不可复制性和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促进作用,成为了从国内到国际、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特色品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国际合作的焦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也将农产品地理标志列为发展重点。此外,日益兴起的有机农产品,也体现了部分消费者对于回归生态的一种个性化需求。可以预见,个性需求将成为今后消费关注新的增长点。(五)文化需求情况。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人文历史延伸了食的本质,使之得以升华。如有的产品是皇家贡品深受追捧,有的产品给人以吉利象征,让人产生正向联想,有的产品寄托了童年、家乡等珍贵记忆和经历,让人无法割舍,这些形成了固定的消费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农产品地理标志与人文历史因素息息相关,具备文化方面的属性。如我国前两批公布的40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佳县红枣、兴化大米等29个可以直接对应具体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再如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中华美食多个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