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党课.docx简介: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党课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0次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响鼓重槌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意见》指出,要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稳固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保障和创新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二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三要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意见》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明确了财政两本账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责任。同时,要利用好市场力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一)政府投入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政府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保障,支持各种三农政策的实施,起到以点带面的引导作用。《意见》强调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各地要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创新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决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不断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向和支持重点,形成权责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可行、保障有力的乡村振兴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二)金融投入乡村要振兴,金融要先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中发挥着基础支撑地位和引导杠杆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意见》指出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农村金融体系必须适应农业农村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一方面,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对涉农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监管和考核办法,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信用农户和诚信企业评定,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的适用范围,加快担保方式创新,着力提升涉农信贷效率。(三)社会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发展,有利于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意见》提出要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如何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各级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发展的对接平台,搭建资本与农村沟通服务的桥梁;二是政府投入要发挥良好的杠杆作用,创新社会资本融资和投资的模式,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农业农村共赢的局面;三是要加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指引,既充分鼓励引导资本下乡,也要对下乡的资本在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保障。(一)着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作为一支激情与活力并存、知识与闯劲同在的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意见》指出要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时,要遵循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农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主,充分激发本地存量人才潜能。要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更多普通农户、规模农户、专业大户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队伍中。(二)积极引进城市回归人才长期以来,乡村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意见》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要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