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红色故事:谢觉哉诗词中的法治观.docx简介:
谢觉哉诗词中的法治观谢觉哉是延安五老之一,在他几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新中国法治奠基人是他的一个重要身份。在开展法治建设过程中,他多以诗言志、以诗化人,用诗词记录自己探索和实践法治建设的心路历程。今年是谢觉哉诞辰140周年,重读他那些以法治为题材的诗篇,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谢觉哉的精神品质,还能帮助我们回望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艰辛历程,更好汲取其中蕴含的法治智慧。坎坷应念民生苦,早为人间去不平。谢觉哉长期从事立法工作,许多诗词记录了他始终将群众的困难、意见、诉求放在立法工作重要位置的法治观。1948年,谢觉哉随中央法委会从山西临县转移到河北平山。当时正值《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不久,又恰逢春耕时节,本以为能见到农忙场景的谢觉哉,没想到见到的却是出长城口号杨方,塞外春寒景物荒的景象。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在谢觉哉看来,既有天灾,也有土地立法中分配方式、规则不尽合理的因素。为了让土地立法能够真正帮到群众,已经60多岁的谢觉哉不顾连夜赶路的疲惫,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将一路上搜集的情况汇报给党中央,最终推动了土改政策的完善,让农民尽快分到了土地。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带来的思考却是长远的。颠簸昨经百里程,今朝犹似睡余醒。坎坷应念民生苦,早为人间去不平,在谢觉哉看来,人民遭受的苦难太多,立法作为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的基础工作,即使遇到坎坷,也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下决心将这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5页,其中可免费阅读5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